近年来,寿光市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压紧夯实职责任务,认真开展排查,强化帮扶举措,坚决守住防止返贫致贫底线。同时,紧盯困难群众诉求,创新建立“一主动两及时三到位”(主动发现;及时了解、及时上报;先行救助到位、快审快批到位、防范返贫致贫到位)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文家街道北付庄村村民桑非非今年38岁,家有一儿一女,夫妻和睦,一家人的生活幸福美满。今年3月份,丈夫张永增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高额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村委在了解了桑非非的情况后,及时提报街道民政部门。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对该户进行帮扶,办理了临时救助;今年6月份,又发放临时救助金1万元。目前,桑非非家的低保正在办理中,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另外,街道扶贫办于6月30日将桑非非家纳入动态监测对象,并将信息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其进行持续关注。纳入动态监测的同时,街道联系教育学区,对桑非非的儿女进行教育帮扶,免费提供教科书并给予生活补贴。街道团委在了解该户情况后,协调蒲公英公益服务中心为桑非非的儿女建了爱心书屋,改善其学习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学会自立自强。
“大病无情,干部有爱,非常感谢大家向我们伸出援手,给孩子们送来温暖,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社会大爱!”桑非非说。街村干部的帮扶就像及时雨,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把温暖送到了心坎上。
6月初,寿光市启动动态监测帮扶全面集中排查工作,对所有农户开展排查,镇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深入排查群众家庭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适龄学生就学情况等。持续聚焦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引导有困难的群众自主申报。同时,对农户自主申报、干部定期排查和部门反馈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实地核查,建立工作台账,让风险农户信息更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架好帮扶群众的“连心桥”。
本着“应纳尽纳”原则,今年以来,寿光市新纳入动态监测户26户、55人,已全部配备帮扶责任人,相关数据已录入全国动态监测帮扶系统。对新纳入的动态监测户,以“帮”为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教育帮扶、就业援助、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针对性帮扶,筑牢“防贫堤坝”。
对发展产业有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扶贫小额信贷做到应贷尽贷。对于有劳动能力的,采取推荐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妥善安置,确保家庭至少有1至2项增收渠道,稳定增加家庭收入。对其他无返贫风险的精准扶贫户,以“引”为主,重点在扶志、扶智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实现稳定就业,坚决守住群众幸福生活。
“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抓手,要全面细致摸排,动态常态开展监测,分类精准搞好帮扶,坚决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寿光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寿光日报记者 高斌 通讯员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