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了,婆婆心里一直挂念着她的烈士父亲,希望把他‘接回家’,可至今没找到遗骸。”日前,家住潍坊的宋女士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希望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求助更多线索,帮助婆婆找回烈士父亲王振宗的遗骸。
“这份烈士家属证是1951年颁发的,在婆婆手里已经保管了70年。”宋女士的婆婆今年80多岁,因为年迈,寻找遗骸的事情主要由宋女士多方联系。她给记者拿出一份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革命军人烈士家属证。证件上写明:烈士王振宗,33岁,1950年12月在北京通县牺牲。证件里还夹着一张王振宗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宋女士说,婆婆是独生女,从小与母亲住在寿光文家街道八里庄村老家,对父亲没有多少印象,只知道父亲在她出生几个月便离家去了部队,她小时候曾去过父亲所在部队,且住过一段时间,可因为年幼,时间也太过久远,部队的一些事情已经记不清。
“这些年,根据烈士家属证上的信息,我们也找了很多地方,可因为信息有限,一直没有结果。”宋女士告诉记者,根据革命军人烈士家属证的记载,他们起初推测王振宗可能被安葬在北京通州区的烈士陵园。联系当地相关管理单位后,他们得知,当地有十多处烈士纪念设施,根据现有信息,难以查到王振宗的遗骸。后来,他们了解到“通县”在历史沿革中,一部分划入北京通州区,一部分划入河北廊坊,为此,他们又向廊坊主管部门查问烈士信息,也是一无所获。
“有时候,婆婆会突然问老人遗骸的事情,我真的不知该怎么解释。”宋女士说,婆婆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找到自己亲生父亲的遗骸,她也希望尽快帮老人实现愿望。
如果市民有了解相关线索的,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5253220联系。(寿光日报记者付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