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瓶、农药袋、农药罐……过去,这些农药包装废弃物常常散落在田间地头,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如今,这些不用的瓶瓶罐罐有了新“归宿”。
农药包装废弃物
“谁生产经营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
9月15日,在纪台镇一处农资销售门店,店主接过村民送来的空农药瓶,详细登记台账。“哪些人来交瓶子、交了多少、联系方式,都要记得清清楚楚。”店主表示。
不一会儿,一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专用车来到此处,工作人员和店员来到不远处的仓库,把码放整齐的农药包装箱搬运到回收车上。“按照有关要求,农药包装废弃物‘谁生产经营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从去年开始,我们做起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卖出去多少农药就要回收多少农药瓶,这是我们的责任。”店主说道。
记者走访部分镇街的农资店发现,所有的农资店都挂上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标识,并且设有专门的回收桶进行收集。据悉,2020年10月,寿光市制定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以1659家农药经营门店为切入点建立回收体系,以村级监管为立足点建立巡查检查体系,以镇级环卫处理站为依托建立转运归集体系,依托光大集团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立无害化处置体系。
近日,在侯镇东毕二村的一家农资销售店,负责人李爱莲正在对回收来的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整理,统一存放到收纳桶内,等待回收车辆前来清运处理。据介绍,过去农药包装废弃物都是农户自行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污染环境。现在,寿光市全面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只要农户将废弃物送到回收网点,就能获得奖励。在制度激励下,参与回收的农户也是越来越多。
“农户参与回收农药包装袋,可以换酱油、醋,也能换叶面肥,大家参与回收的积极性都很高,环保意识大大提升了。”李爱莲介绍,寿光市按照“谁生产经营谁回收”“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通过落实奖补措施提高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
农用薄膜实现全回收
地膜残留量实现负増长
9月16日,这天的刘旺集异常热闹。圣城街道一家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李先生正在组织社员发放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明白纸。“经过多年宣传、实践,九成以上村民已认识到农膜回收处理的重要性,现在几乎没有随便乱丢乱扔的了。”李先生表示。
农用地膜,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害虫侵袭、促进农作物生长功能。但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如果无法降解,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通过有效宣传,农民们都积极主动回收农膜,大大减少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目前,寿光市已建立废旧农用薄膜回收处置利用工作体系,制定了《寿光市废旧农用薄膜回收处置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蔬菜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每年财政补贴资金150万元,由回收服务机构对废旧农膜进行运输、处置和利用。“今年,已回收并处理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600余万个,落实补助资金120万元,设立废旧农膜收集点509个,农用薄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地膜残留量实现负増长。”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寿光日报记者 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