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闯市场 解锁共富“密码”

寿光市农民合作社达到3110家,其中果蔬类合作社涉及农户12.8万户,农民出资总额52亿元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寿光市洛城街道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和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入选。截至目前,寿光市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32家,潍坊市级示范社55家,寿光市级示范社136家。

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操作现代化设备

引导农民“抱团闯市场”

打造农民合作社的县域样板

“品质蔬菜,一路向北。”在稻田镇崔岭西村的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这句话印在了一张蔬菜运输路线图上,从寿光到满洲里再到俄罗斯赤塔直至莫斯科。这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主要市场在俄罗斯,每年出口蔬菜近2万吨,销售额超1亿元。

崔岭西村的村民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要产业。以前,每到西红柿成熟季节,村民不仅要费时费力跑到其他村的蔬菜市场销售,而且价格时高时低,收入没保障。2014年,崔岭西村的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解决了村民卖菜难问题,而且现钱交易省时省力又保险,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161户,社员的蔬菜平均每斤高出国内市场价格0.2元,每年为每个社员家庭增收近3万元。”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品质管控、统一品牌销售。

为加快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调动广大农民参与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寿光市出台了《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建设成效。制定了《寿光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扶持政策》《蔬菜合作社样板社规范提升标准》,组建了15人的镇街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对基础较好的合作社组织开展样板社打造。截至目前,寿光市已规范提升蔬菜合作社712家。

自2020年12月份获批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以来,寿光市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主线,加快探索整县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的路径方法,完善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打造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的县域样板。目前,寿光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3110家,分为果蔬类、畜牧养殖类、粮棉类、农机类、苗木类、水产养殖类、中草药类、土地合作社、联合社等九种类型。其中果蔬类合作社总数达到2128家,涉及农户12.8万户,农民出资总额5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8万户。

把农户“统”起来

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我们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抓手,全力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光景介绍,寿光市已构建以合作社联合会为龙头、15家镇街合作社分会为骨干、68家潍坊市级以上示范社为支撑的高品质合作社架构,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扭转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

去年,寿光创新组建了蔬菜合作社联合会,107家合作社申请为寿光市联合会会员单位,在15个镇街分别成立联合会分会,共有340家合作社加入分会。“我们探索建立‘龙头企业+蔬菜合作社联合会+蔬菜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的寿光蔬菜产业联合体,内部采取订单化生产,龙头企业与蔬菜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关系。”张光景说。

寿光市联合会把有服务需求的农户“统”起来,统筹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真正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把小农户引入农业发展大格局,推动蔬菜产业在标准化生产、产品认证、品牌打造、质量安全、包装销售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较高市场认可度的区域公用品牌。(寿光日报记者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