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招商路上“铁娘子”

参与对接洽谈项目60多个,签约项目4个,新立项项目5个,开工项目1个……这是寿光市投资合作促进中心项目促进科科长李雪今年来的招商成绩单。

一头简单的齐肩发,说话干脆利落,举手投足间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有股子拼劲,这是记者见到李雪的第一印象。作为招商人,1983年出生的李雪属于“半路出家”,一直在基层的她,从2019年从事招商工作不过短短2年多时间。在别人眼中,李雪能招商、会招商,而她坦言:“招商绝非易事,需要钉钉子的精神,遇到好项目、大项目,只有一锤接着一锤地敲,一点一点地磨合,才能出成效。”

工作有韧性

300天,40多次洽谈

招来6亿元大项目

深秋时节,硕果累累,在位于古城街道的寿光启迪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现场,办公楼主体建设基本完工,车间进入装修阶段。从签约至今7个月时间,项目进展迅速,很快生产车间就能交付使用。看着项目一点一点落地建成,李雪分外感慨。

启迪清洁能源集团是国内清洁能源领域技术储备和技术链条最完整的平台型公司,正在打造清洁能源产品全国研发、生产、营销基地。而寿光也面临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建链补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任务,双方互补性非常强。李雪第一次对接这个项目是在2020年5月6日,项目方来寿光考察后,感觉寿光基础条件非常契合发展要求,初步形成了合作共识。

但是,随着谈判的不断深入,双方开始探讨全面合作,而不仅是落户单个太阳能生产基地项目。各自谈判团队就合资公司成立、股东占比、出资方式等方面,展开多轮线上线下沟通,但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几次谈判接连陷入僵局。有一次,项目负责人跟李雪说:“要不算了吧,我们买卖不成感情在,交个朋友也很好。”

面对僵局,李雪内心非常焦急,她想,启迪清洁能源集团依托清华大学强大技术和品牌实力,这么好的项目就此放弃,太可惜。“无论如何一定要将项目拿下!”她转换沟通思路,在她的建议下,寿光市投资合作促进中心经过讨论,决定先从太阳能基地这个点切入,做好做大做强了,再探讨全面合作。同时,李雪“先点再面”式的合作思路亦得到了启迪项目负责人的赞同。就这样,谈判再次回到正常轨道上来。通过李雪不断改变思路,寻求各方支持,历时300多天,40余次谈判,双方终于找到合作切入点,促成投资6亿元的启迪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成功落地。

更值得欣喜的是,跟随项目落地的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山东分院也已正常启动运营,依托该研究院,已成功举办了一次专家人才项目集中对接活动,第二期的人才项目集中对接活动也正在筹办中,3个清华大学教授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也马上要在产业园里面落地。一场场活动的举办、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李雪凭借一股韧劲儿,感受到了“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森林”的喜悦。

招商不怕难

“投商所需”成功推动

3个信息技术产业项目落地

怎样让大项目、好项目招得来、落得下、早见效、长得大?这不仅是考验寿光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道不可回避的试题,更是对招商人项目敏锐性、应变能力的测试。

今年以来,受“两高一资”政策影响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需求,寿光市及时调整招商方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确定为招商重点之一。为提升信息技术产业项目承载能力,寿光市规划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措施必须跟着改变。李雪迅速调转思路,认真开展产业分析研判,对该产业有针对性学习多地扶持政策,与相关职能部门、司法机构、审计机构积极对接,把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在寿光产业基础比较单薄,产业基础薄弱就代表落地难度偏大,政策制定、谈判经历了无数轮讨论,尤其是创新政策的制定更是一场薄冰之旅,常常因为政策中的一句话,李雪反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只为了制定最严谨的扶持政策……

虽然李雪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招引进项目,但在项目谈判中,她坚持原则和底线,不放松我方的原则,为此她也曾遭受过项目方的面红耳赤、勃然大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引进过程中,为了破冰前行,引进合适项目,在对接过程中,因为一个利益点,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项目方一时激动,对李雪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从小到大,李雪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她压下心中的委屈,默默吞下苦水,根据项目方提出的两个问题,与相关部门对接、查证,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终于给予对方合理解答。李雪的真诚和认真也深深打动了项目方,后来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将项目成功签约,为寿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落地开好局。

“问题再难也不怕,只要有好项目就要坚定不移在寿光落地。”李雪深知,抓住项目就是抓住了寿光的未来。怀着这份信念,她认真开展产业分析研判,对该产业有针对性学习多地区扶持政策,与相关职能部门、司法机构、审计机构积极对接,把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投商所需”创新扶持政策,成功推动了3个信息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对2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点跟踪、精准对接。

服务无终点

修炼“内外功”

招商结硕果

在引进的高精尖项目中,如何与大城市比拼,发挥县级城市的优势,让项目引得来,留得下?在李雪看来,资源要素流动以前靠政策,现在比拼的是服务和产业基础,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就是要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才能促进“以商引商”,引发“蝴蝶效应”。

李雪深知项目引进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工作中,她坚持奉行“服务客商无小事,客商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努力实现角色转变,把客商从客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朋友,把客商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设身处地为客商分析利弊,出谋划策,让客商来寿光有到家的感觉。“寿光不仅有着优质的营商环境,还有便利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很荣幸能把家安在寿光,真正扎根在寿光,发展在寿光!”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山东分院院长、启迪华业阳光(山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傅亮就是在与寿光招商工作人员一年多的接触中,真正感受到寿光在项目推动等方面的模式创新力度,见证了寿光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架起政府与企业互动桥梁的攻坚力度,他直接把家安置在寿光,真正在寿光扎根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双招双引”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又综合的工作,既要对各方面的政策熟悉,又要对寿光的资源优势如数家珍,还要能与相关的职能部门高效、有针对性地沟通。虽然同事们都觉得在招商方面,李雪已很专业,但是她内心还常感恐慌,针对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不断充电学习,扫清知识盲点。面对崭新的领域,李雪重新做起了小学生,她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日,连续加班梳理招商引资政策3类24章,涉及12个部门,在梳理的过程中不断充电学习、强化自己。“切忌想当然,要知所以然”。李雪做事严谨的态度,影响着她身边的其他同事。

“招商是一种责任,就是要有不怕苦、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才能不负所托。”李雪说,她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代表着寿光的窗口形象。每次见客商前,李雪都提前做足功课,让自己和投资者有更多共同语言,李雪坚信,用自己的努力和真诚去工作,未来可期。(寿光日报记者 桑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