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持续优化政策环境,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让核心技术不再“卡脖子”

近年来,寿光市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海洋科技等主导产业,狠抓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三五”期间,共争取省级以上项目立项49项,资金12505万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产学研”促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通过引入先进的微化工技术,实现了分子量可定制化、高热稳定性的溴化聚苯乙烯的万吨级生产,突破了溴化聚苯乙烯连续化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过程安全性,填补了国内空白。”旭锐新材负责人说。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寿光21家企业与中科院、山东科学院、济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及平台建设,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合作数量为历年之最,通过潍坊认定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项目16个。

同时,打造了高端创新平台。2020年12月,省内唯一的蔬菜产业领域山东省蔬菜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中心汇聚了蔬菜产业领域优势资源,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对解决蔬菜育种、设施装备等“卡脖子”问题,推动蔬菜产业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已有甘蓝、黄瓜、番茄、辣椒等17个课题组有效开展科研合作,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9人。

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拥有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方面唯一的企业重点实验室。“借助国家级平台,我们和平台内的所有专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便于科研交流,引进人才。”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副总经理、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程琳说。程琳是浙江大学蔬菜学博士,2012年进入蔬菜育种领域。至今,她所在的团队已经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70个,品种登记21个。

2020年,永盛农业、蔬菜产业集团获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康跃科技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旭锐新材、圣大节水、兄弟科技等3个项目入围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拟立项项目,另外获批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9项。宏源防水、鲁寿种业、三木种苗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2项成果获得潍坊市科技进步奖,居潍坊各县市区首位。

推动政策扶持 加速创新平台落地

“我们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政策培训、企业科技规划、知识产权咨询、项目申报等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公司2020年4月被评选为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是潍坊市备案的唯一一家,也是潍坊市仅有的3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之一。”潍坊创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立志说。

潍坊创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开始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中介服务,与龙兴塑模、环球软件、政通智能等7家企业签订了技术转移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易对接、完成技术合同备案、跟踪技术服务过程等服务。2019年至2020年,共促成技术合同备案15项,技术交易额1735.44万元。其中重大技术转移项目1项,战略新兴产业技术转移14项。

为鼓励创新平台落地,助力初创转移服务机构成长发展,寿光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产意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联合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在寿光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资金支持。意见还规定,对获得省、国家级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最高奖励100万元,进一步鼓励科技成果转化。

由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18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共同创建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集聚和共享国内卤水精细化工领域创新资源,发挥企业、高校院所各自技术和产业优势,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了创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联盟负责人说,“近年来,联盟共突破行业关键技术87项,研发创新产品70个,形成核心知识产权134个,制定或修订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4项,极大地促进了卤水精细化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寿光日报记者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