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寿光村镇银行坚守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市场定位,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做小做散”,在服务乡村振兴、社区社会治理,践行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扎根地方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为寿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乡村兴,国家兴;百姓富,国家富。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金融创新,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为强化统筹部署、整体推进服务乡村振兴,近年来,寿光村镇银行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专注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不动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效、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服务地方经济、提升金融生态服务水平,实现了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截至目前,全行共设1个总行营业部和4个镇街支行(孙家集、洛城、上口、稻田支行),全行资产总额26.2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2.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16亿元。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增收才能有保障。作为扎根本土、服务“三农”的寿光村镇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客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寿光村镇银行党支部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思路,将党建和工作互为相融,通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实质成效,以更有效的服务方式、更集约的服务效率、更灵活的应变能力改进和提升对农村的金融服务,有力推动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台头一家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卷材车间内,自动化设备运转不停,三名工人即可完成操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在今年5月份,公司却因资金问题被按下了“暂停键”。在了解到该企业情况后,寿光村镇银行积极行动,现场为其办理商标权质押贷款,并快速拨付到位。“多亏寿光村镇银行,为企业融资送来‘及时雨’,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公司经理感激地表示,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
这只是该行借助党建共建推动“三农”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党建共建为平台,以业务提升为抓手,不断将组织力量转化为业务资源。到9月末,寿光村镇银行已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十余次,其中与寿光市防水协会、浙江商会、瓜菜协会等达成合作意向,共计授信额度高达5.8亿元,将普惠金融服务送入千家万户。
提质增效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日,在洛城街道南范村种植户范成帮的茄子大棚里,一排排紫油油的茄子挂满枝头,个个体肥饱满,范成帮和妻子正忙着采收,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茄子价格还不错,每斤达到2元左右,我种了两个大棚,每隔一周采摘一次,一次可以采几千斤,接下来的产量还会更高。”范成帮看着地里长势良好的茄子,乐呵呵地说。
范成帮是该村出了名的种菜能手,能吃苦,有技术,但是一直以来苦于资金短缺,心中的“扩建种植大棚”之梦一直未能实现。正在范成帮犯难的时候,寿光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实地了解到范成帮的情况,并为他申请了贷款。“真没想到贷款一天时间就办好了,二十万元当天就打到了账户,解决了建棚资金的大问题,这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近年来,寿光村镇银行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下沉重心、深耕细作,激活发展源头活水。围绕寿光新农村和社区建设规划,按照“服务跟着农民走,网点跟着社区建”的思路,优化网点布局。
增户扩面助推乡村振兴加速度
“以后买种子、农药等,再也用不着东拼西凑了!”日前,洛城街道马家齐村村民李德强收到了授信成功的提示信息。他因为信用状况良好,被寿光村镇银行授信3万元。今后,他无需抵押和担保,通过手机操作便可完成额度内贷款办理。
就在同一天,寿光村镇银行为3个村的100余户村民建立了授信档案,并为信用状况良好的75户进行了现场授信。
与此同时,该行不断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加快向园区农业转型步伐。农村经济合作社、行业协会、商会、村集体示范带动作用愈发凸显,农村经济呈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而行业协会和商会的“领头羊”作用更加重要。全行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服务配置,以核心点为重点,最大程度延伸服务面。目前,累计服务农村经济合作社、协会、商会、村集体(整存授信)100多个,授信额度超6亿元,目前贷款投放额度3亿元。
下一步,寿光村镇银行将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定位,坚定信贷投向“三农”经济和小微企业不动摇,坚持产品、模式、服务三方面创新驱动,全力推动普惠乡村、扶助小微,与寿光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同步。
一是专注落实服务“三农经济”市场定位。寿光村镇银行牢守自身市场定位,专注于服务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不同时节的农业种养殖规律、不同地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农业产业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低成本、易推广、“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建立健全符合三农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持续提高涉农贷款可得性和覆盖面。
二是坚定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模式。以小微贷技术为支撑,开发小微企业供应链贷款,为原始积累较少、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做大做优“供应链金融”。
三是全力促进提高“村镇二级”集体经济。结合乡镇支行的物理位置分布,深化支行业务开办与镇村经济发展依存度,积极协助开发符合镇村经济特色的信贷产品。
四是推动党建引领“金融惠农”协同共建。与各级党组织加强联建共建,依托党组织平台,在坚决维护党的政治引领和落实政策方针的基础上,找准工作切入点,创新“党建+金融”模式,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常态长效的党建共建模式。坚持以党的建设统筹支农惠农资源,通过共建有效整合党组织的组织资源、村镇银行的信贷资源和涉农部门的政策资源,构建乡村振兴新引擎。(寿光日报记者 刘军 侯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