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秀云:用一颗“画心”绘出最美夕阳红

在不少志愿服务活动现场,经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埋头作画,一笔一画间,一幅幅生动的水墨画便跃然纸上。这位73岁的老者,是来自寿光市楹联协会的志愿者俎秀云,她积极参与、展现价值、奉献力量、活出精彩,用爱与奉献描绘出最美夕阳红,画出了志愿服务队的独特风采。

退休后重拾“画心”

精益求精因一份执着

“画画首先要静心,只有心静了,画出来的画才有神韵。”在俎秀云的家中,桌案上的画笔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沓沓厚厚的宣纸归置在一侧。俎秀云笑着说,这些纸只够用一周的,她边说边把画纸铺平,开始凝心作画。

1995年,俎秀云退休,因为对国画有偏爱,自小未涉足画画的她,毅然在老年大学报了名。“当时我特别喜欢牡丹,没想到,一画就是好多年。”为了学好画画,俎秀云经常凌晨3点就起床,有时一画就是几个小时。“老师看到我喜欢画牡丹,就特意教我一些作画技巧,后来还把我介绍给济南、北京的老师。就这样,我跟着外地的老师又断断续续地学了两年,那股学习的劲头儿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回想起曾经的求学之路,俎秀云内心依然有几分澎湃,正是因为当时的执着求学,才有了她今天的精益求精。

“为了把牡丹画得更逼真、生动,我还特意到洛阳、菏泽等地去欣赏、观察牡丹,这些年,我乐在其中,一点也不觉得累和苦。”俎秀云说,为了画好牡丹,她每年都到寿光牡丹园写生,经常一待就是一天。“一天之中,牡丹的花形、叶片都不一样,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变化,假如再提笔作画,这些细节就是牡丹的神韵所在。”

20多年来,俎秀云始终用一颗“画心”执着地坚守在画画的道路上,如今,除了牡丹以外,她还涉猎不同题材,每一幅作品画完,她都小心翼翼地印上自己的印章。“都说习惯成自然,一点不假,凌晨三四点起来,一画就画到天明,都已经成习惯了,有时躺下后突然想起一个花叶的构图,我就一骨碌爬起身来,在画案前赶紧画下来。”随着画技的日益纯熟,俎秀云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奖。

说话的工夫,俎秀云铺开宣纸,挑出一支画笔,笔尖游走于宣纸上,几笔下来,一幅“柿柿如意”便跃然纸上。

免费送画、教画

收获爱心和快乐

这些年来,俎秀云结识了很多书画界的朋友,还加入了志愿组织,只要有志愿服务活动,俎秀云总是积极报名参加。

“像是老人饺子宴、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等,只要有需要,我就去参加。”俎秀云说,活动中,只要一开笔,就要画大半天,虽然时间长些,但她从没觉得累。“现场很多人围着我看画,我觉得很开心,有时一边画画一边跟大家交流,心里特别舒坦,就像找到了知音或欣赏者一样。”俎秀云告诉记者,随着自己交友越来越广,上门求画的人也多了,只要有人来求画,她都会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

“有人建议我卖画,我说没必要,只要有要画的,我都免费赠送,分文不收。有人找上门学画,我也免费传授。”俎秀云说,不少公益单位会邀请她到现场作画,凭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她还在老年大学担任了几年国画老师。现在,她的学生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七十多岁。“现在身体条件不允许了,老年大学的职务我已经辞掉,但我依然愿意教大家画画,因为爱心和快乐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除了画画,俎秀云也是一名热爱文艺的老者,年轻时还唱过样板戏。每天画画累了,她就和有着同样爱好的老伴儿在家唱上两嗓子,或扭扭秧歌。俎秀云说,以前自己身体比较弱,但自从开始唱戏、扭秧歌,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没事的时候,她就和老伴儿一起去公园里唱唱跳跳,生活丰富多彩。“赶上了社会好生活,有了自己喜爱的事情,这不是很完美的晚年吗?乐在其中,千金难换,我要让自己的晚年生活继续发光发热。”俎秀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