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487号公告,批准了110项农业行业标准。其中,由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主持起草的行业标准NY/T3952-2021《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要求辣椒》、NY/T3953-2021《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要求茄子》、NY/T3954-2021《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要求西葫芦》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并实施后“,寿光标准”的再次发力。
众所周知,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占领了蔬菜产业的制高点。目前,寿光已规划建设总占地2.3万亩的18个重点蔬菜园区,并和华为、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合作,推广应用自动温控、智能雾化等智能科技设备,物联网应用率超过80%,使每个大棚、园区就是一个蔬菜“标准车间”“标准工厂”。作为蔬菜之乡,寿光还通过制定、推广易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流程,向全国集成输出,推动全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奶油生菜、三色水果椒、巨人南瓜、苹果苦瓜……在中国(寿光)蔬菜小镇,各类蔬菜琳琅满目,蔬菜种植背后满满的“黑科技”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在蔬菜小镇物控中心,占据一整面墙的智慧物联平台即映入了眼帘。记者在屏幕左侧可以看到整个园区的运营模式,从标准化种植到全程可追溯,涵盖了整个蔬菜全产业链。在屏幕右侧可以看到整个蔬菜小镇的全景、数据统计、气象预报、环境监测、温室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藉由该套系统,蔬菜小镇真正实现了全链条标准化、智慧化生产。
寿光蔬菜小镇是寿光最早引入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种植基地之一,在这里,通过做好“种苗、技术、农资”等六统一,如今,基地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已经串联起一条条标准化产业链。“产业工人只是负责种,产前产后两端由公司来承担,每个环节都得到可控可追溯,对于种植户来说,改变了凭经验种植、无序种植的现状。”山东蔬菜产业集团副总经理王涛说,有了标准化产业链,寿光不少蔬菜园区用“工厂化”理念建设运营。
近年来,寿光把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研制作为突破口,全面总结寿光设施蔬菜生产管理经验,依托由4名院士领衔的67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技术力量,整合中国农科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资源,1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10项山东省地方标准获立项,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并实施,辣椒、茄子、西葫芦3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完成农业农村部《日光温室蔬菜全产业链标准梳理和标准体系框架构建》项目和《设施蔬菜标准体系研究》《寿光蔬菜国际标准研制可行性研究》,为蔬菜全产业链标准研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除了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塑造标准化“领跑者”,寿光市还加快标准输出,通过每年举办高峰论坛、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等渠道,为全国蔬菜生产基地提供蔬菜质量全程管控、产品产销对接、关键指标比对预警等服务。目前已在山东、江西、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认定27个试验示范基地,“寿光标准”在26个省份落地开花,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生产,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去年10月份,潍坊农品正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为当地提供了高品质的山东果蔬产品。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制定的相关规范,寿光市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认证基地数量在全国县级最多。“有了标准就有了底气,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目前寿光共有56家种植基地,共计4.25万亩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真正让寿光‘品牌菜’卖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标准,寿光还加快品牌化建设步伐,成功打造了“七彩庄园”“金彩益生”等一批高端蔬菜品牌,并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随着“寿光模式”不断创新升级,一项项成果推动“寿光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有益探索。(寿光日报记者 李守亭 桑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