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养老服务模式获两项省级大奖

近日,记者从寿光市民政局获悉,“寿光市探索‘三建四推’农村养老新模式”被确定为“2021年度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寿光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被确定为“2021年度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近年来,寿光市围绕解决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创新实践活动,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改革,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起市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市民的养老需求。

据介绍,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寿光市从老年人最迫切需求的助餐服务开始,以小餐桌解决大问题,在敬老“饺子宴”村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强化“四个引领”,推行“三建四推”(建设幸福大院、建设助老餐厅、建设老年公寓,推行专员护老、推广智慧医老、推进居家助老、推动家庭养老)七种模式,采取“八条途径”(财政补、集体筹、社会助、村民帮、慈善捐、个人缴、机构托、金融贷)解决资金筹措难问题,确定了“坚持党建引领,完善政策保障,营造文化氛围,树立典型样板,探索多种村级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思路。

12月14日11点不到,寿光市不少村内的“幸福食堂”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享受欢乐时光。82岁的张俊田是台头镇李王村人,每天他都会在11点前赶到村里的“幸福食堂”。“我们80岁以上老人每顿饭只需要花1元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能跟伙计们聚一块聊天娱乐。我们过得舒坦了,孩子们也放心了。”张俊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村里“幸福食堂”的饭菜、服务赞不绝口。

“自从开设‘幸福食堂’后,彻底改变了村内留守、独居老人的生活。”李王村村“两委”工作人员介绍,“幸福食堂”的运营既能解决村里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也解除了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这里还为老人们提供了棋牌室、休息室等场所,让老人在茶余饭后聊聊天、下下棋、打打牌,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李王村的“幸福食堂”只是寿光养老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在寿光,15个镇街区推行公益助餐点,有的已基本达到村村建、村村养。由寿光市级财政补贴,每天为老人提供午、晚两餐,老人每餐只需缴纳1元钱,就能吃饱吃好。目前已建设运营助餐点56处,设置中央厨房5处,受益老人近3500人。

在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里集中为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设了幸福大院,设置了30间50平方米的老年房,并配备活动室、卫生室等各项功能室,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娱乐等服务需求。据介绍,在寿光有71个集体经济条件较好、闲置场所较多的村庄建起了以养老为主,兼有就餐照料、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大院。

在寿光,全域推广智慧医老,通过“村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一体化,借助智慧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体检和诊治健康服务。同时,推进居家助老,寿光市财政每年投入800多万元,由专业养老机构上门对2794名高龄、特困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生活照料于一体的“六助”服务,每次上门服务扫码计时,每月为每位老人服务至少6个小时。

不仅如此,寿光结合农村城镇化改造,集中建设面积50至60平方米且带电梯的老年房,采取“大户套小户”模式,两户对门,儿女住大户,老人住小户,阳台连通,方便照顾老人生活。寿光对903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全部明确帮扶照料人,定期进行走访探视,重点帮助解决生活物资不足、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寿光还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对个别借扶贫、救济对老人一推了之的户,通过发布公告、入户宣传,敦促履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义务,对不主动赡养老人的纳入诚信记录。(寿光日报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李延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