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集街道“新农人”吴海红:小树莓种出“莓”好新生活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不少人在蔬菜大棚里搞起“特色”种植。孙家集街道吴海红就是这样一位“新农人”,今年,她尝试树莓种植,希望能在农业种植方面做出“新花样”,趟出一条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12月15日,在位于黄海南路附近的一家农业基地,记者走进吴海红的树莓棚,没见到“树”,倒是看到地上爬满了“大叶草”。随着吴海红翻开地面的叶子,记者才发现,原来“宝贝”都藏在叶子下面,一颗颗树莓饱满晶莹,尝一口,酸酸甜甜,柔软鲜美。

“树莓也叫‘覆盆子’,富含维生素、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生命之果’‘黄金水果’等称号,《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吴海红向记者说,她是第一年尝试种植树莓,本想先让它生根壮棵,等明年再发劲结果,为此有些疏于管理,没有像种植辣椒、西红柿一样吊蔓,没想到,当年就结出了果子,这让她十分惊喜。

1980年出生的吴海红,曾在超市做过销售,后来转行进入农业,丈夫则是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工作。如今,两人建起了自己的农业基地,除了种普通蔬菜,还有草莓、蓝莓等。“别看我选择种植树莓,起初,我对树莓的印象并不好。”她对记者说,过去,她曾从超市买过一次树莓,口感一般。后来家人对她说,树莓有一定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也高,在荷兰等国外地区十分受欢迎,这改变了她对树莓的认识,也萌生了种植树莓的想法。

后来,吴海红与丈夫从国外分批进口了4万余株树莓组培苗,经过进一步培育,今年8月陆续进行了栽种,可因为“水土不服”,4万株树莓最后仅成活了三分之一。“其实,现在这个成活率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吴海红说,比起蔬菜种植,管理树莓要简单些。下步,她准备把棚里的树莓全部吊蔓,采用物理方法管理,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等到树莓授粉时,在棚里放一箱雄峰就可以,省事也省力。“树莓怕热,如果天气太热或棚温太高,树莓的口感就会发酸,这时需要给树莓搭遮阳网降温。”

吴海红说,虽然是第一年试种,但棚里树莓的产量却不低,平均一亩地产出了上千斤,而且,因为此时拱棚内早晚温差较大,树莓口感更佳、甜头更足。市场上一公斤能卖到七八十元,十分受欢迎。“后期,我们把它吊起蔓来,亩产三五千斤应该不成问题。”吴海红表示,随着今年试种成功,明年,她准备扩大种植面积,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更多的树莓种植经验,带动更多农户种上树莓,形成自己的树莓品牌。(寿光日报记者 付冰川 见习记者 杨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