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赵常海是寿光市综合医院(原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奋战在临床第一线,接诊的患者不计其数。凭着任劳任怨的品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服务,为无数患者消除了病痛、挽救了生命,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尊敬和爱戴。
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他的“战场”
作为一名医生,赵常海始终把治病救人作为天职,把挽救生命作为使命。
“硝酸甘油、肾上腺素、多巴胺……”赵常海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药品和器械。“只有将所需物品提前准备好,才能保证接到指令后1分钟之内出车,为抢救病人争取到每一分、每一秒。”赵常海说。
在赵常海的意识里,急诊科就是一个“战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是他和同事们的首要任务。“先救命后治病,这是急诊科的金科玉律。”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需要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面和快速的反应力,更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只有技术过硬,方能救生命于瞬间。
赵常海至今记得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参与急救的情形:一次车祸中,一大货车司机因腿部骨折无法撤离,血流不止。危急时刻,赵常海没有多想,立即爬上大货车驾驶室,为伤者固定骨折肢体,并迅速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看着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赵常海的心中充满了一名医生的自豪:“那份成就感和职业的荣耀,只有自己能体会到。”赵常海说,不管多累,每一次救治,他都会倾尽全力完成,因为需要到急诊科抢救的病人,通常情况都非常危急,容不得丝毫马虎。
今年夏天的一个深夜,赵常海正在急诊科值班,一个小女孩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称她的爷爷身体不适,急需到医院就诊,但家里只有她陪着爷爷,无法及时将爷爷送往医院。接到120急救中心出车通知后,赵常海立即跟随救护车出诊。到达患者楼区后,遇到电梯故障停运,而患者的家在十一层。时间紧迫,赵常海没有丝毫犹豫,马上跟同事抬起担架,通过步行梯及时赶到患者家中,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后又立即把患者接到医院,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一切安顿好时,赵常海已汗流浃背。
其实,这样的紧急救治对急诊科的赵常海来说习以为常,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为了与时间赛跑、跟“死神”搏斗,工作中,他都选择用奔跑代替步行,就怕耽误时间,耽误病人治疗,哪怕是几秒钟,他也会去“抢”,所以衣服经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争分夺秒救患者,医者大爱暖人心
急诊科是多数危急重症患者送往医院的第一站。作为急诊医生,工作强度大,更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尤其是晚上,在这个医院业务最繁忙的科室,争分夺秒成了医护人员生活的常态。每天,赵常海的工作总是在忙碌中开始,在疲惫中结束,“一旦忙起来,经常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更没空吃饭。”但对于自己的工作,赵常海毫无怨言,他说,如果不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患者就会多一分一秒的疼痛,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所不能接受的。
“每个人的神经在工作中都绷得紧紧的,只有在轮休时才会稍微放松一下。”赵常海说,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他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忙碌。有病患时,不停地忙碌;没有病患时,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时刻准备着可能到来的战斗。提及“休假”,赵常海脑海里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他说,假期里一般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病人危、重、急,工作节奏和强度都非常大,容不得一点马虎和差错,几乎每个假期都在值班,哪怕轮休也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随叫随到。“早就习惯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节假日,所以,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这一点我也心怀愧疚,只能希望家人多理解了。”赵常海说。
多年如一日,赵常海一次次与“死神”争分夺秒,用自己的默默奉献践行着守护生命的初心。与时间赛跑、挽救患者生命健康,永远排在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赵常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诠释着“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仁心。(寿光日报记者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