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飘香 致富一方

寒冬时节,在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整齐的拱棚里生机勃勃,这里的韭菜正长得茂盛。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钟明的带领下,种植户们改进了传统独根红韭菜的种植、管理模式,实现了“一种多销”。园区内,富硒独根红韭菜、韭黄、韭薹和阳台盆栽等多种绿色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韭菜的附加值。

提升韭菜附加值,农户收入再增加

“冬天是韭菜上市的旺季,刚才北京来的一商超客户正和我们对接,商户打算让我们供两吨的货,但是产量有限,我们只能供一吨。”站在棚里,钟明既因有如此大的订单而高兴,又因供货量不足而“遗憾”。

走进位于基地西侧的一个大棚内,地上堆满了韭菜根,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梳理着,一旁成盆的韭菜冒着嫩芽,正拔劲儿生长。“咱这些韭菜根都是在地里‘养’了一年的,刨出来后栽到盆里,就成了盆栽韭菜。这种韭菜绿色无公害,售价是每盆70元,消费者拿回家后浇上水,25天就可以收割一茬,可连续收割三次。”钟明说,以前这些韭菜根种植两年后就被刨出来扔掉,现在却成了“宝贝”,盆栽韭菜也特别受电商的青睐,不少做带货直播的都喜欢来基地洽谈合作,销售情况十分可观。

钟明介绍,一般农户收割完韭菜后,往往把韭菜根挖出来贱卖掉,因为不懂得资源再利用,附加值被一些厂家“拿”走了。看好这个商机后,合作社利用自己的高品质韭菜根,制作了“蔡曦”阳台空间盆栽韭菜,一推出就很受市场欢迎。“浙江杭州的一家农贸市场连续多年从这里订购,每份60元。盆栽韭菜既能当盆景看,又可适时收割食用,一举两得。”钟明说。

在基地其他拱棚内,一垄垄韭菜畦整齐划一,工人们正忙着割韭菜。记者看到,无论打包销售的韭菜还是制作的韭花酱,都有一个二维码,别看二维码个儿不大,里面可藏着西蔡家营村抓质量、打品牌的大文章。“我们村的韭菜用大豆沤肥,采用物理除虫管理。每批产品都能溯源,人们可扫码直接查看韭菜种植基地的生产、管理情况。产品加工完成后,全部送第三方检测,真正实现了无农残、零添加、全追溯、严检测。”钟明告诉记者,除了现割韭菜和盆栽韭菜外,他还带领社员利用花期短暂的韭菜花,以“摘、筛、洗、腌、封”五步法加工制作成了美味的韭花酱。目前,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年产韭花酱2万余瓶,产值超20万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品牌发展有奔头,产业振兴有后劲

“大田里的韭菜,一般一年割两三茬,我们园区为了保证口感,一年割一茬,一亩韭菜的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产量虽然少了,但质量上去了,价格是普通韭菜的好几倍。”据钟明介绍,除了韭菜,合作社还生产韭薹、韭黄。同时,合作社还通过“短时低温炼苗”的办法,在寒冬腊月里种出了兼具金黄、绿、紫、红四个颜色的“四色韭菜”,这种韭菜在春节期间格外畅销。

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韭菜,却用自身的“硬实力”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你看,基地内安装了监控及检测仪器,采用最先进的云上农业和追溯码销售,确保了消费者食用安全。消费者购买产品后扫码,即可通过云监控查看基地生产状况,了解独根红韭菜的产地、生产日志、检测报告、采摘日期等产销概况。”钟明边忙边告诉记者,为确保韭菜产品质量安全,他们给进入市场的韭菜都办理了“身份证”。“正是因为咱们的韭菜有品质,所以这些年在市场上也赢得了好口碑,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供货量上不去。我打算跟所有的社员签订合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进一步‘提质增量’,在保证品牌质量的前提下,解决供销问题。”

“在提升韭菜品质、品牌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尤其是随着科技兴农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创新探索要更加深入、全面,保证咱们的独根红韭菜在市场上有稳定持续的竞争力。”钟明表示,在潍坊市举办的“蓝天风筝飞潍坊农品美”2021年潍坊农品品牌——北京推介会上,首农集团北京北水食品有限公司与多个专业合作社签订《“潍坊农品”品质蔬菜的规范化种植、基地直供合作意向书》,意味着这些产品将直供首都,而寿光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就位列其中。“下步,我们将继续规范生产,推出品质更好的韭菜产品,帮助更多的村民走向致富路。”钟明说。

记者了解到,文家街道是我市韭菜主产区,被誉为“中国韭菜第一乡”,“独根红”韭菜更是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街道定位高端,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韭菜种植面积扩展到7000亩,共有32个韭菜种植专业村,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贡献了“文家力量”。(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