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记者来到孙家集街道潘家村潘其昌家中,他正忙着打扫卫生迎接春节的到来。说起旱厕改造,潘其昌带着记者来到卫生间看了下,地面贴的白色瓷砖,干净的冲水式蹲便器,而离厕所不远处,则是三格式化粪池。“这厕所和城里的一样,按一下冲水按钮,冲得干净!”指着自家的卫生厕所,潘其昌笑了。简陋的茅房变成了砖墙卫生间,粪坑变成了水冲式的蹲便器,臭气熏天的味道也闻不到了,潘其昌和村里其他村民对旱厕改造十分满意。
“在改厕建设标准方面,我们用的三格式化粪池,中间分三道隔室,通过贮存、过滤再排放。”潘家村党支部书记桑松山表示,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基本达到“有棚有盖,不渗不漏,无蛆无臭”的卫生标准,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途径。
近年来,寿光市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充分发挥农民富裕、城乡均衡优势,探索建立了规范化建设、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管护、多元化保障的农厕“四化”建管模式。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0.4万户,300户以上行政村建设农村公厕283个,15个镇街区粪污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用,以改好农村“小厕所”撬动了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
据了解,寿光市自2016年起按计划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和公厕建设,2021年将1001户有改厕意愿的农户纳入改造计划。推进改厕工作时,寿光市严把质量关,最大限度保证工程质量和厕所使用寿命。从2016年开始,通过示范村、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推进改厕。目前,大多数村庄均自行选择三格式和双瓮式进行改厕。2021年,在原有改厕基础上,又按照1000元/户的补助标准,鼓励群众对户厕进行改造提升。
同时,探索“资源化”再生利用,有效解决农厕粪污处理难的问题。寿光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收运、处置粪液粪渣,变厕所废弃物为生产生活投入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重点推行了沤制沼气、发酵制肥、曝气制菌肥三种资源化利用方式。通过将粪污制成沼气或肥料的方式既净化村庄环境,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其中,在圣城街道粪污中转站推行的曝气制菌肥方式,不仅将粪污发酵生产成微生物菌肥等有益复合肥,还保持了大棚土壤的活性。(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