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 激发水动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摊开寿光城市供水管网分布图,城市延伸到哪里,项目建设到哪里,供水管网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寿光水务控股集团紧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大步先行,在水源拓展、管网联通、水质提升、内控管理等方面不断求突破,一批着眼基础承载和民生福祉的水务工程相继完工,为寿光百万余市民的幸福乐居提供了强力水源保障。

为有家乡好水来

完善环状管网

让城市“水动脉”更畅通

如果说水是生命的摇篮,那么在城市中一条条供水管线就像是人身体中的一条条“血管”,贯穿整个城市的“生命线”,纵横交错,连接着千家万户。作为城市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更好地优化供水服务,又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让供水“生命线”更畅通,成了寿光“水务人”的心头事。

寿光地表水处理厂建成投用

以前,东城、西城的供水管网相互分离,水资源不能优化共享。如今,供水管网的逐渐完善,实现了东西城水源共享,一方水源短缺时,另一方可及时补给。”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月辉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防风险能力、推动区域供水协调发展,加快完善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供水需求有序推进管网布局,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先后动工建设地表水净水厂与现有供水厂管网连接工程、城市供水管网环状打通工程、农村老旧管网改造工程等。仅2021年,寿光就新建供水管网100余公里,改造老旧管网36公里,寿光供水管网总长度达2000余公里,进一步打通了城市的“水动脉”,形成了全覆盖的环状供水格局,实现了东西城区水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一处破损、整片停水的“顽疾”,供水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可靠。

智慧水务监测平台

同时,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市民用水需求,更好地满足城市规划发展需要,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先后投资4.59亿元,推进城乡集中供水地表水利用、临朐调水管线维修续建、双王城净水厂维修续建等一系列工程,成功将冶源水库、引黄济青、双王城水库等客水水源引入,地表水日取水能力达10万吨。引入源头活水,有效缓解了寿光水源紧张局面,改变了城乡居民饮水完全依赖地下水的单一水源供给模式,供水模式实现“多水源”。

健康生活新标准

提升制水工艺

让市民喝上优质放心水

当我们打开水龙头,享受顺畅的水流时,你可曾想到,一滴水在水厂要经过7套工艺、近5个小时的处理,从进水口到出水口至少接受7个工艺节点的检测。

作为寿光市第一个地表水处理厂,记者在寿光水务控股集团鸿瑞供水公司看到,一系列实时数据,显示着水质处理工艺的复杂“。现在老百姓喝到的自来水,硬度大大降低,所以大家感觉自来水更好喝了。”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地表水净水厂负责人张晓强介绍,集团各水厂已实现进水、制水、供水全流程24小时全天候在线监测,随时掌握供水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各个环节进行精细调整,确保水质优质。

第三水厂地表水处理车间

在寿光水务集团鸿瑞供水公司的生物预警池里,来自冶源水库的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池内,池中鱼儿游来游去。“这是地表水净水厂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对水质的反应比人类要敏锐,水库原水在输送到制水车间的同时,一部分原水通过管道分流到生物预警池,水质检测人员借助鱼在池内活动情况的变化,能够初步判断水质有无变化,从而实现水源首道预警。”张晓强介绍,“地表水净水厂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消毒的常规处理加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对原水水质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流入寿光的每一滴水都合格达标。”

寿光市地下水硬度高、水垢多,一直以来是供水工作的“痛点”所在。为有效解决多年来供水硬度偏高难题,经多方考察论证,寿光水务控股集团先后投资2200万元,在城区东城水厂、城北水厂和三水厂进行制水工艺提升改造。其中,东城水厂水质提升工艺改造项目采用超滤+低压反渗透双膜法工艺,城北水厂水质提升工艺改造项目采用多介质过滤+反渗透膜过滤方式,三水厂水质提升工艺改造项目采用预处理+超滤膜过滤工艺,全面升级了供水工艺。三个水厂水质提升项目运行以来,出厂水总硬度由原来的接近450毫克/升降低到300毫克/升以下,水质提升工艺改造项目在全省同行业中领先,达到了改善水质、保障城市饮水安全的目标。制水工艺改造,让城区及周边镇街2000余个单位、50万人口受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

智慧水务赋能

力促供水服务驶入快车道

“以前如果水管破裂,要经过层层传达,抢修队员才能到达抢修点,不仅给居民造成用水不便,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水源。如今随着水务集团大数据监测平台的上线运营,抢修指令直接下达到抢修员,大大缩短了抢修时间。”寿光水务控股集团供水应急抢修队负责人张鹏介绍,有了智慧水务的赋能,抢修时间由原来的“小修不超过24小时、大修不超过48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小修不超的过10小时、大修不超过24小时”,实现了供水突发事件精准快速反应。

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智能时代的来临,为用户服务体验提出新的要求,寿光水务控股集团紧跟时代步伐,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将所有生产数据和视频数据接入数据中心,纳入大数据管理,真正实现了供水运行一张图管理。“大数据建模,管网自动化采集系统可实现设备设施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任务派发、数据采集、数据上传、任务完成、数据自动处理、管网数据可视化展示等一系列闭环管理,保障生产活动安全有序。”寿光水务控股集团生产调度中心主任刘向华表示,集团通过安装测压点300余处、水质在线测量点6处,实现了管网运行数据实时共享,打造了30分钟供水服务圈。

为给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寿光水务控股集团投资300万元,配备应急发电车、应急化验车、应急送水车5辆,供水应急抢修队伍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根据智慧水务系统反馈数据随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智慧水务系统为依托,打造一站式、不间断服务模式,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供水业务,真正享受到了智慧生活。同时,围绕城乡供水服务各项关键环节,集团从生产、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扎实开展标准化建设,搭建以水质监测和水质提升为核心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2021年12月,寿光市城乡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搭建起“水务一体化、建管一体化”城乡供水服务新模式。2021年,电话受理各类咨询服务6000余次,现场处理问题600余次,问题处置及时率、客户满意率、供水水质合格率均达100%,在潍坊市2021年度公用企业评价考核中,集团下属寿光市自来水公司获得第一名。(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桑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