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活了农田,绿了生态,乐了百姓

农厕粪污,曾经让人头疼的生活废弃物,如今在寿光实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近年来,寿光市在做好“厕所革命”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粪污长效化管护项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方式,集中对改厕户粪污进行集中处理,经过微生物发酵技术,使其转化为液态肥、有机肥,农厕粪污由“废”变“宝”,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更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收益,推动了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发展。

记者在稻田镇的农厕管护服务站看到,一台封闭式自动化吸粪车正出发作业,司机李方龙来到报收农户家门口,熟练地操作设备从储粪池吸出粪污,运回处理站。据了解,这些粪污经过系列工序处理后,将变身为有机肥和肥水,实现资源转化利用。

“我们管护服务站实现了收、运、处规范化运作,农户一个电话,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交报抽任务,平台第一时间将任务下发给相关服务人员,以最快速度上门抽吸。”现场,农厕管护服务站负责人张鹏向记者介绍,从农户收集的粪污首先倒在过滤池,过滤后流入储粪池,经过专用菌种进行除臭杀菌、发酵,发酵过程产生的高温杀死粪污里面的蛔虫卵,破坏抗生素,十天左右的时间转入陈化车间,再经过1个月的陈化,就成了生物有机肥。“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菜农使用后的反馈不错,认可度越来越高。”张鹏告诉记者,稻田镇农厕管护站年可处理1.5万吨农厕粪污,生产生物有机肥1500余吨,沼液5000多吨。

寿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持续做好农村厕所后期的管护,实现资源化综合性利用,寿光市将继续探索实施“1+N+1”新模式,即“粪污抽取与转运+管护站微生物发酵处理+市场”,运用“市场+”“智慧+”等先进运行模式实现粪污抽取、转运、处理等流程有机结合,为厕所改造及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提供保障。(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侯增梅通讯员陈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