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人民法院:线下、线上齐发力 帮40名菜农追回菜款

被告朱某、张某在某镇蔬菜收购点集中收购附近菜农的蔬菜,前后欠款40笔、共计20余万元。因欠款长期未付,众原告索求无果,遂诉至法院。菜农索要蔬菜款的40起案件陆续被寿光市人民法院受理,普审团队发现这批案件被告相同、案情相类,且40名原告分别委托同一名代理人参与诉讼,决定对该批案件集中审理。

负责庭前调查的法官通过诉讼指导、现场调查,发现收购点已“关门”,两被告也杳无踪迹。因原告提供证据单一,为查明案件事实,法官在多方调查后终于找到被告之一的张某。张某辩称自己系朱某雇用,不应承担付款责任。于是,找到朱某并厘清张某、朱某的法律关系成为本案审理的关键。法官再次找到朱某老家,在告知诉讼风险、法律后果后,朱某的父亲最终透露朱某行踪。朱某详细陈述了与张某合伙的口头约定、利益分成。经审查,法官最终认定二人为合伙关系,案件主要事实终于查明。

为方便当事人应诉,寿光市人民法院将案件集中排期开庭。2月25日,原告代理人、两被告按时出庭,在确认查明的主要案件事实后,承办法官查明了案件当事人具体欠款,当天完成其中23起案件庭审。后因疫情防控原因,寿光市人民法院线下庭审暂停,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普审团队决定对剩余案件进行互联网庭审。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法槌声,17起案件集中“线上开庭”,双方充分举证和质证,围绕争议焦点进行辩论,仅用两个小时就庭审完毕。

为统一裁判尺度,普审团队召开了专业法官会议专题研讨,40起案件分别判决两被告共同支付众原告蔬菜款,双方都服判息诉。判决生效后,法官又积极敦促两被告主动履行生效判决、告知拒不履行后果,目前两被告正在积极筹款。

“收菜的老板跑了,本来觉得追回菜款的指望不大,没想到法院不仅找到了他们,还公正地判决。现在,我们觉得有法院‘撑腰’,卖菜更有底气了!”原告之一的菜农王某某向承办法官电话致谢。

近年来,寿光市人民法院进一步建设完善涉蔬菜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对该类纠纷实施诉前化解、集中审理,依法维护蔬菜市场产销秩序。特别是针对审理中发现的菜农证据意识差、蔬菜买卖合同不完善等问题,向相关部门、镇街发出司法建议,提醒加强蔬菜收购点管理、规范蔬菜买卖合同、引导依法维权,全力保卫百姓“菜篮子”“钱袋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萍 通讯员张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