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耕地红线 当好“麦田守护者”

朱清松是田柳镇王高二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王高二村的三级田长。自去年寿光市实行“田长制”以来,在村所属的网格范围内,朱清松和村文书每周都会在田地里进行两到三次的巡视,成为王高二村的“麦田守望者”。

“作为最基层的田长,我们的责任就是守护好耕地红线。如果发现不合理的违章苗头,我们会通过村里的微信群及时提醒和处理,避免违法占用耕地情况的发生。”朱清松表示。

走在田柳镇的田间地头,一块块“田长制”公示牌安装在最显眼的位置。公示牌详细标注了每个片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责任人姓名以及制止耕地“非农化”六严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规定。去年以来,寿光市通过建立耕地保护三级“田长”网格管理机制,共同守住耕地红线。

“我们袁桥总支辖内10个村,会定期召开田长制工作会议,积极开展日常的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制止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并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我们不断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确保田长制工作落到实处。”田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耕地的“守护者”,寿光市设立三级田长共计2019名,其中既有市长、镇长、片区负责人,也有最基层的村干部,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耕地保护责任网。并通过创新应用智慧监管系统,建设“田长制一张图”管理系统和手机APP应用软件,实现“田长”智慧化监管,确保了127.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有量目标。在守护原有耕地的基础上,寿光市还奋力“拓新”,积极扩充新增耕地后备资源,开展废弃排碱沟和盐碱地整理,去年新增耕地入库2.97万亩,居全省县级首位。

要保量,更要提质。在不断“刷新”耕地数量的同时,寿光市在耕地质量和生态上层层“加码”,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实现优质土壤再利用,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有效保证了耕地资源不减、质量不降,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近年来,寿光市始终把保护耕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层层压实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先后出台多项加强耕地保护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项目落户选址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优先使用存量用地,尽量做到不占或少占耕地,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措施,从严查处违法用地,积极开展违法用地拆除整改,全力做到违法用地“零存在”。(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