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老”照片 讲述“新”故事

2013年东庄村等组织的消夏文艺汇演晚会

疫情防控期间,台头镇农民摄影家刘忠跟女儿刘媛不时背起相机,随时拍下身边的防疫场景,向无私奉献的“战士们”致敬。“特殊时期,我有时也是远远地拍下一张张温馨画面,等疫情结束后,就可以通过照片了解这段难忘的经历。”刘忠说,老照片能够留下时代的印记,记录历史的车轮,记录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1985年起至今,刘忠一直用镜头记录周边乡村发展的点点滴滴。说话间,刘忠为记者展示了三张乡村变化的照片:第一张是黑白照片,摄于1991年;第二张是彩照,摄于2013年;第三张是2022年春节后拍摄的敬老饺子宴照片。三张照片时间跨度31年,摄影人都是刘忠。

1991年刘家河头村举办的首届物资文化交流大会

说起第一张照片,刘忠打开了话匣子“:那是改革开放后,台头镇刘家河头村举办的首届物资文化交流大会。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场小小的文化活动,居然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大家扶老携幼,现场人山人海,村民眼中流露的是期盼与喜悦。我迅速找到一个高点,按下了相机快门。”跟记者交流时,刘忠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身边喜人的变化也激励着我走镇串乡,用相机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事。”刘忠说,只要听说哪里有活动或集会,他便背起相机赶过去,拍摄村庄发展变化的同时,还不忘做公益,为一些老党员、老年人免费拍摄照片。

2013年,台头东庄村及周围几个村子的文艺爱好者组织了一场消夏文艺汇演晚会,这就是第二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当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农民心里对党的好政策有了底,走向富裕的农民更是想表达对党的感谢。这一年,东庄村把晚会办在了村里的文化广场,和过去不同的是,广场上灯具、音响设备一应俱全,颇有文化大餐的味道。村民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唱的、跳的、欢呼的、嬉闹的,尽情抒发着好政策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喜悦。兴高采烈的刘忠,再次爬到广场最高处,拍摄下了这一场景。

2022年3月初南兵村的敬老饺子宴

今年3月初,台头镇南兵村举办了每月一次的“敬老饺子宴”。一早,全村人都忙碌起来,媳妇婆婆聚在村“两委”大院忙着包水饺,老少爷们儿清扫村路、清运垃圾……刘忠和女儿刘媛带着相机也赶了过来,两人穿梭在繁忙的人群中,一会儿大场景,一会儿特写镜头,一会儿高举相机,一会儿抢拍抓拍,用心记录下一个个温馨瞬间,尽情展现着文明新时代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这就是第三张照片的故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刘忠跟女儿刘媛曾拍摄百余幅摄影作品,从日常防疫、居家生活、复工复产等多个角度,讲述了寿光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的故事。后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两人在跑遍了台头镇各村(社区)之后,取材范围进一步扩延到周边镇村及寿光城区,拍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有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公安、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各行业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有村(社区)、基层网格员、志愿者、居民参与疫情防控的温暖故事和温馨场景……拍摄内容丰富,抓拍到位,图文并茂,再现了社会各界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感人场景。另外,父女俩在当年还举办了一场名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公益摄影展。

如今,父女俩依然在用相机记录着村庄建设、文明进步和社会变迁。“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段珍贵的回忆,记录了某一时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时刻。”刘忠表示,现在他出门一般都会带上相机,随时抓拍一些感人场景,记录家乡人、家乡事,传播文明正能量,为家乡、为家乡人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