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科技局:打造多样化创新平台 涵养人才“蓄水池”

寿光市科技局牢牢把握“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工作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索打造多样化创新平台,让寿光成为涵养各类人才的“蓄水池”。

探索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打好人才交流“创新牌”。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进来”,打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的模式,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本土化,实现资源共享。依托院士工作站,航天威能与于本水院士团队开展的项目合作,在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我国特殊多轴车辆辅助驾驶领域空白。“走出去”,围绕优势产业领域和骨干企业,组织企业负责人到高校院所集聚地区,精准对接。推动富康制药与山东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共建实验室,在高校与企业双方实验室挂牌开展广泛合作,通过联合开发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高端制剂,不断提升企业制剂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探索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种好人才引育“梧桐树”。寿光市科技局聚焦“十强”产业链,探索推进高能级平台项目谋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搭建一个平台,引进多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模式。分别在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优势产业领域布局了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依托蔬菜产业集团建设的山东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探索“自主培育+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具备了国家、省、市三级人才布局的优势,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提供了高质量智力支撑。

探索打造对外开放创新平台,搭好人才合作“凤凰桥”。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探索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这两类对外开放创新平台,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积极性,科技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依托鲁寿种业打造的国外茄果类蔬菜选育技术省级引智成果示范基地,通过与以色列育种专家的合作,自主培育出的“迈乐迪”“皇金6号”一度成为山东省番茄的主要种植品种,销售量超过22万袋,推广面积13万亩以上,相比同类品种每亩增收2000元。(寿光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王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