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李云建:田柳镇北岭村人,大棚长75米,种植茄子……”打开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系统,随手点开相关链接,大棚种植户的各项信息便显示了出来。5月18日,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边操作系统边向记者介绍,该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对蔬菜大棚、合作社和农资门店进行了GIS精准定位,实现了质量服务“一张网”、分析预警“一张图”,构建起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管服务体系。
一农业公司负责人表示,门店内所有的农资产品必须备案,平台会在后台帮助审核农资产品质量。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可以查到农资产品的产地、厂家等信息,这样一来,管理更加规范,产品可信度更高。
据悉,该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为1659家农药门店建立了进销货数据库,实现了蔬菜生产、农药实名制销售、蔬菜质量检测、蔬菜交易流向等数据可查询、可追踪。同时,将1621家蔬菜合作社、蔬菜购销处等交易主体,全部纳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服务系统,确保农产品“带证明上网、带编码上线、带标识上市”。
“平台把农业投入品销售者、农资使用者、质量安全的监管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生产经营、质量监管、服务一体化。”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建设寿光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已经制定了《寿光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方案》,计划于2022年至2024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包括平台软件开发、配套硬件设施、供应链线下前端智慧化提升项目和平台蔬菜种业模块线下品种展示项目四部分。
“目前,平台的办公场所已全部装修完毕,设施设备基本配套到位;10家运营规范、信誉好、业务量大的合作社已筛选通过;平台架构已确定,正在进一步优化内部模块设计;寿光蔬菜质量网格化监管平台已接入;平台核心模块——农产品(农资)交易模块软件初步开发完成,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步,平台还将重点做好寿光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展示系统开发、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提升工程软件系统升级开发、寿光蔬菜销售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开发。同时,围绕寿光蔬菜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积极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推动机器换人、机器助人,构建可视、可查、可控的智慧监管新模式。(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张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