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稻田镇国家埠村村民崔寿全的大棚里,一片绿油油的西瓜,青翠欲滴尽显勃勃生机。“棚内一直使用的就是管护服务站给我们提供的有机肥,刚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施用后叶片又光又亮,结的果实个头大,口感也不错。”崔寿全表示,换茬之前棚内种植的是甜瓜,因为甜度高、品相好,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近年来,寿光积极探索实施粪污长效化管护项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方式,集中对改厕户粪污进行集中处理,经过微生物发酵技术,使其转化为液态肥、有机肥,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发展。
记者在稻田镇农厕管护服务站看到,工作人员在处理农户家中收集而来的粪污,在经过过滤、添加微生物菌剂、发酵等一道道标准化流程后,最终变成了有机肥、沼气、沼液、水冲肥等。“先经过初步过滤,然后进入一级降解池,加入微生物,把粪污降解掉。降解的过程中会产出沼气,我们将沼气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再经过固液分离,分别加工做成有机肥、水冲肥等,整个流程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采访中,农厕管护服务站负责人张鹏向记者介绍。
据悉,经过处理产生的优质生物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使用,用以改善土壤。因为使用安全,效果不错,管护站周围不少菜农都用起了有机肥,并对该有机肥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种棚很多年了,这两年多来一直用管护站免费提供的沼液,效果非常不错,很多来自上海、北京的大客户指定要我的黄瓜。”东刘营村村民刘明玺表示。
依靠这种模式,稻田镇农厕管护服务站年可处理农厕粪污1.5万吨。经过处理后,可产出生物有机肥1500余吨、沼液5000多吨。“下一步我们继续研发更好的技术,产出更好的有机肥,为老百姓做出更好的肥料。”张鹏表示。(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侯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