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弥河分流挡潮闸扩建工程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两侧桥头堡、起臂机房、交通桥的施工建设。“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环保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目前,上下游连接段闸主体已经全部完成。”寿光市弥河分流挡潮闸扩建工程相关负责人张卫华表示。
据了解,弥河分流挡潮闸扩建工程主要由进口段、闸室段和出口段等组成,扩建后由9孔增加至17孔,建成后将消除弥河分流末端“喇叭口”,提高弥河分流末端行洪能力。寿光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学强说:“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坚持目标导向,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力争6月底前完成弥河分流挡潮闸扩建工程主体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保障弥河分流32公里河道行洪顺畅。”
今年以来,寿光市加快推进总投资8.4亿元的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深化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创新,全力打好现代水网建设开局之战。6月28日,寿光市水利部门工作人员正通过智慧水利公共服务平台,察看各河流实况。“弥河、丹河共安装了973个摄像头,可以实时察看巡坝人员工作情况,以及水文站水尺、水位等情况,确保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处置。”寿光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信息科副科长张凯向记者说道。
据了解,智慧水利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包含了寿光所有的防汛信息和工程信息,将水文舆情、视频监控、重要防汛位置信息、巡坝统计信息、物资装备信息、雨情水文等全部纳入其中,实现了与全省水文信息的共享。
“寿光市智慧水利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有效利用了政府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以及社会服务水平,实现了信息、人力等各种资源的共享,可以实时有效获取水利业务信息,增强了水灾害应急预警和决策水平,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行业管理能力,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寿光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伟表示,寿光市聚焦“水利设施管护难”问题,依托大数据资源,探索形成了“一平台三体系”,即:智慧水利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化队伍体系、社会化管护体系、实战化应急体系,促进了水利工程由“重建轻管”向“重建强管”转变,形成了“管养分离”的长效管护新模式。
今年以来,寿光市水利部门以“三看三比”作风竞赛为总抓手,不断加快推进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在工期短、要求高、疫情紧的情况下,相关单位对施工工序和作业进行了优化。同时,狠抓质量监管,重点施工区域全部落实包靠人员旁站式管理,并组织专业力量对已整改的问题进行了“回头看”。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共组织开展专项检查82次,排查整改隐患136条,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安全。(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