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黑科技” 守护“粮袋子”

夏收已完成。最近,寿光市地方粮食储备库胡营北库每天都会有运粮车来“送粮”,一车车的小麦在经过检测、清理、除杂后运往粮仓进行储存。这个建于2011年的粮库,已经投用10多年,库内科技含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在今年城投集团接管后,通过改善设施条件、完善粮情在线监测等方式,实现了节粮减损、绿色科学储粮,进一步确保了粮食安全。

“货车到达储备库后,先在门口登记,录入货主的相关信息,形成二维码,进入扦样检验、过磅称重、卸粮结算等环节,约一个小时即可办完售粮所有事项。”寿光市地方粮食储备库副主任张玲玲介绍,现在粮库的“科技感”越来越强:从进院到入库,全部实行“一卡通”,方便快捷;扦取检测实行盲检,杜绝了“人情粮”“关系粮”;卸车有液压卸车平台,全程自动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安全度……

3号粮库内,一车车的小麦正在入库,地面上一个个打满眼的通风地笼映入记者眼帘。“千万不要小看这些通风地笼,它可是粮仓实施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关键。”张玲玲说,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一项绿色储粮技术,粮仓内底部通风地笼、仓外通风口、环流风机、仓外保温管、仓内空间与粮堆能够形成一个有效闭合回路。

粮仓外,安置在墙上的一个“铁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张玲玲介绍,这是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关键硬件之一——环流风机。“夏季时,在环流风机的作用下,系统从粮堆底部抽出冷气,经过保温管注入仓房上部空间,使仓内上下空气在闭合的循环系统中运行。”张玲玲说,冬天可利用室外低温,对储粮实施自然通风和分阶段的机械通风蓄冷;春季则及时对仓房的门窗、地笼口进行密封保温,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有效起到调节仓温和表层粮温的作用,实现低温(准低温)绿色储粮。

记者沿着一间粮仓外的侧梯进入粮库内,麦香扑鼻而来。一眼望去,仓房里粮面平整,绿色的踏粮板铺成了整齐划一的粮面走道。这么多粮食堆放在一起,如何防止霉变或虫害?秘诀还是“科技”,因为粮库的每一个粮仓都配置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完全借助科技力量保障粮食安全。

粮仓内,仓房墙壁上安装的高清可视探头不停地旋转,哪怕仓房的麦堆或墙壁上有一个虫子出现,在智能平台上也能发现。同时,粮堆内设有测温电缆,对粮堆内的温度、湿度、虫害及气体含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并同步显示数据到“智慧粮库”管理系统平台。如果遇到粮堆局部粮温异常,智能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提前干预,实现了粮食存储“看得见、管得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传统粮库向数字粮库、智能粮库、智慧粮库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粮食仓储能力,为守住百姓粮袋、端稳群众饭碗、促进农业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底气和信心。(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付冰川 袁萍 通讯员徐凤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