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创新激发企业“澎湃动能”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其数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科创活力的重要指标,多与少、强与弱决定了未来的竞争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各地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共同选择。今年以来,寿光市积极进军高新领域,抢占制高点,撬动城市的未来发展。截至目前,寿光市高新技术企业182家,居潍坊各县市首位,近两年增幅均超过25%。

梯次培育、扩容提质

让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攻手”

康跃科技开展的燃料电池空压机项目,由康跃科技主导,山东大学、潍柴控股的苏州弗尔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产品的研发成功,可以为康跃科技在后续新能源领域的产品拓展奠定技术基础,满足国内燃料电池市场对空压机的迫切需求,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节约大量的外汇支出。

“我们通过建设燃料电池空压机设计创新平台,可以满足全省燃料电池企业的研发、试验需求,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支持。”康跃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将成为国内燃料电池空压机系统公共技术交流平台,有利于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成为燃料电池空压机系统的试验及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寿光市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攻手”,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应享尽享政策红利。2023年,寿光市前两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到157家,同比增长140%。同时,完善“小升高”梯次培育机制,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提升核心竞争力,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旭锐新材是潍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研发的甲基八溴醚系列产品生产工艺,创新性省去了中间产物的干燥和溶剂除水工序,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产品全国占有率达到了65%以上。“我们公司填补的国内空白产品为溴代聚碳酸酯,本项目针对溴代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开发了新型高效催化体系,提升了反应速率。”企业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起草的溴代聚碳酸酯产品国家标准已经发布,产品质量引领行业质量标准。

近年来,寿光市实施科技型企业“多投多奖”研发投入补助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13家企业获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资金810万元。

优化环境、激发活力

政府搭建协同培育服务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的“冲锋队”“领头羊”。目前,寿光市创新主体逐渐发展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同成医药是一家集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研发投入逐年递增。据公司董事长刘国先介绍,该公司新建的年产16万吨氯系列医药中间和高端新材料项目,用信息化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生产操控,将多种生产条件较为接近的同系列产品通过一套设备即可大量生产,产品采用最先进的微通道连续反应,从本质上解决了氯化工艺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两名大学教授,其中一名入选鸢都产业领军人物。

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玉马遮阳共有各项专利70余项,正在申报专利30余项。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拥有省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青岛大学、美国森酷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原材料及安装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及生产“全闭环”。目前,全国市场盛销的遮阳面料产品中,70%以上来自玉马研发生产。

2022年,寿光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预计达到57.9%、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富康制药、默锐科技、航天威能、蔬菜产业集团、潍科软件等企业新争取省级科技项目18个,玉马遮阳、新龙科技、坤隆石油机械等17家企业新入选省级以上冠军企业。

近年来,为持续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寿光市搭建协同培育服务体系,从科技政策的宣贯、发动申报、疑难解答到“一对一”精准指导,多方发力,多元服务。修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获奖成果等进行奖励,统筹技术、人才、项目、平台等资源加快向创新主体聚集,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和创新主体发展环境,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下一步,寿光市将围绕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深入企业挖掘项目资源,加快推进“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储备科技创新项目,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工程,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区。(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