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文家街道了解到,为消除蔬菜大棚消防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街道因村施策,在田间地头创新性安装消防栓,让百姓种棚更有安全感。
6月12日,在文家街道朱桥村大棚区生产路上,记者看到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就安装了一个消防栓,并配套了消防箱、消防水带、水枪、接扣等。消防栓与地下灌溉水井相连,打开供电开关可直接接通水源。
“这一套设备价格不贵,安装也不复杂,但作用却很大。”前期,文家街道马店北总支书记崔光清具体负责着朱桥村大棚区消防栓的安装工作。他向记者介绍,朱桥村有50多个蔬菜大棚、4条生产路,共安装了20多个消防栓,全部分布在生产路一侧,每隔200米左右一个。消防栓通过转换口接地下渠,通水管道设置为三通转换头,可以实现“专管专用”,既能满足普通应急使用需求,也便于消防车补充水源,有效解决了“火情发生后无法第一时间自救,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棚区”的难题。
“经我们测算,棚区的灌溉水井一般间隔五十至一百米,而目前灌溉水井的水压一般是0.7兆帕上下,水枪出水喷射距离最大可到三十米,再加上消防水带,一个消防栓可覆盖半径七十五米至一百二十五米,基本实现了棚区全覆盖,不存在消防盲区。”王家大庄村和北胡家庄村大棚区也全部安装了消防栓。不过,因为棚区生产路较窄,他们将棚区水井出水口统一更换为标准消防转换接口。平日里,水井可满足大棚户浇灌需求,一旦遇到火情,其出水口就是消防栓,接上消防水带就能立即进行灭火。
“文家街道现有7300多个蔬菜种植大棚和380多个养殖棚,部分成方连片,中间缺乏足够的防火间距,又因为棚区生产道路普遍比较狭窄,消防救援车辆难以及时进入救援现场,所以一旦有大棚失火且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这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担心的事情。”文家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街道将如何做好大棚区消防安全工作作为重点研究课题。经过多方调研,他们提出着力解决“火情发生后无法第一时间自救,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棚区”的难题,并提出“棚区消防”概念,因村施策,指导各村建立田间地头“消防站”,不断推进“平安文家”建设。
在街道指导下,辖区各村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内合理划定“大棚消防网格”。同时,各村中心区域增设1处微型消防站,并配套公共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枪头等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情,各村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可携带设备,立即到达着火点展开救援。此外,各村村委内配备发电机,以防大棚着火后断电,导致水泵无法启动、水压不够等突发情况,为大棚消防装上“双重保险”。
为进一步消除农村大棚消防安全隐患,文家街道组织开展农村大棚、易着火点隐患排查,督促大棚户对所有可见电线做套管或埋线处理,动员各家各户全部安装漏电保护器。截至目前,街道对辖区内所有大棚已全部排查完毕,共发现隐患4500余项,整改率达到100%。后期,街道将定期组织“回头看”整治行动,做实做细棚区消防安全工作。
在开展大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的同时,街道执法人员兼任安全培训宣传员,向村民宣传“六严九禁止”大棚用电安全须知,动员村民自查自纠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典型的大棚安全事故案例,讲解事故的严重后果,不断提升大棚户的消防安全意识;组织大棚种植户开展消防应急演练,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实现“小火速自救”,达到灭火或抑制火情发展的目的。
下步,文家街道将根据“棚区消防”试点运行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推广经验及做法,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屏障,织密大棚区防火网。(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付冰川 通讯员 穆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