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户于乐刚:深耕农业 让小农场展现大作为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单元,以农场生产经营为主业,以农场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QQ截图20230619092017.png

近年来,寿光突出抓好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扶持力度,吸引了一批“新农人”返乡创业。于乐刚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他回到侯镇地沟村创办了东鹤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职业转型:从多元经商到创办家庭农场

“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这几天,农场的麦子就能收割了。”日前,记者来到地沟村东鹤家庭农场时,眼前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看着金黄的麦浪,于乐刚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于乐刚经营过盐场、售卖过联合收割机,是个很有经商头脑的生意人。2018年,地沟村进行土地流转,他果断选择回乡,承包村里的500亩地后,创办了东鹤家庭农场。之后,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大田里,思考着如何让地块更高产增收,如何更节约成本,如何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

农场发展之初,面临的关键难题就是流转的土地大部分为旱地和荒地,很难保障稳产高产。对此,于乐刚首先在改善水利条件上下功夫,配套安装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使80%以上的土地实现了旱涝保收。“我还购买了铲车对土地平整、深松、深翻,并采用秸秆还田改善地力。”经过努力,农场土壤结构得到有效改良,旱地变成了水田、荒地变成了良田。

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在农场转一圈已经成为于乐刚的习惯。“庄稼活儿没有干完的时候,地不哄人,你管得精细,收益就高。”于乐刚笑呵呵地说,每每看到庄稼和土地,他心里就踏实。

于乐刚闯出了一条依靠种粮致富的路子。2020年,尝到种地甜头的他又在挑沟子村承包了600亩土地。如今,东鹤家庭农场总面积1100亩,其中有承包经营的土地,也有流转的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农场平时有4人打理,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现在,农作物的产量质量逐年提高,小麦亩产已由过去的300多公斤增加到500多公斤。”于乐刚表示,过硬的产品质量,也叫响了“东鹤家庭农场”的品牌,每年小麦、玉米收获时,农场的粮食总是第一时间被当地的面粉厂、食品厂抢购。

转型升级:变传统种植为智慧型管理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家庭农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优劣。

“现在家庭农场基本是机械化生产,我们不但配齐了各种农机具,还采用无人机进行消杀等作业,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于乐刚说,家庭农场既要利用好传统精细农艺,坚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又要持续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利用好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逐步推动传统农场向智慧型农场转型升级,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实现作物生产的高质高量。

“农业发展靠科技”。对此,于乐刚深有体会,规模出效益,科技创高产,农机节成本,政策是保障,“下一步,我们还会在科学化种植、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上做足文章,积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目前,东鹤家庭农场拥有联合收割机、自走式植保机、免耕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灭茬旋耕机等各种农业机械十几台(套)。“过去喷一次药要雇四五个人,至少需要20天时间;现在我们用无人机作业,两三天便可完成,效率比传统喷药方式提高一二十倍。”于乐刚开心地说。

在于乐刚看来,种粮大户要挣到钱,除了积极拥抱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外,还要提高机械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于乐刚今年52岁,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不仅地里的活儿全会干,而且开拖拉机、操作无人机等都不在话下。“种庄稼不容易,少一样技能都做不成。”

“干就要干出个样来,争当农业规模经营的榜样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先锋。”于乐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诺言。2022年,东鹤家庭农场被评为“潍坊市级绿色示范家庭农场”。谈及农场的未来发展,他头脑非常清晰。“我不会贸然扩大规模,还会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同时,继续完善农场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的农场发展再蓄力。”于乐刚说。(寿光市融媒体中心首席记者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