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好人”张云刚:用奉献书写新时代党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今年50岁的张云刚是寿光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1995年7月至2002年8月在台头镇第二初级中学工作,之后一直在寿光市委党校工作。20多年来,不管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初心,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平凡工作中写下精彩华章。

教育风格独特

教研成果丰硕

在台头镇第二初级中学工作期间,张云刚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因为能力突出、成绩优异,参加工作第二年,他就开始负责毕业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

毕业班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云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深入研究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所教学科和班级综合考核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多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家长和学生的好评。2000年5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2年8月,张云刚通过考选进入寿光市委党校工作。他专心专注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干就干成精品”的工作标准,不断强化使命担当,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教学科研同时发力、同步提升。

在教学方面,他深入研究教学专题,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及学员身份特点采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讲解有深度、联系实际接地气、语言生动效果好,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所授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在教研方面,他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紧密结合上级决策部署,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个人先后参与编写专著2部,主持完成省委党校课题5项、潍坊市党校课题5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多篇(2篇获省委党校组织的理论研讨会一等奖),主持完成的10多个调研报告得到了相关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在党校工作21年,张云刚先后获得“潍坊市党校系统优秀教师”“潍坊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先进个人”“寿光市委党校优秀教师”“寿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践行使命守初心

迎难而上勇担当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是张云刚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党校新校建设时,领导决定让他参与其中。随后,从教学科研转向工程建设,从熟悉的文字材料组织转向陌生的钢筋混凝土建设,面对全新的工作挑战,他没有丝毫退缩,用“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实际行动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进驻工地后,张云刚发现,困难远比自己所想象的要多:没有办公用房,工地上一片“空白”,连休息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为了给新校主体建设赢得时间,施工需要加班加点连轴转……新校建设期间,他每天早早到达工地,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一会儿,饿了就站着随便吃两口面包,遇到刮风下雪,把身上的衣服裹一裹继续干。

工程正式开工后,张云刚主要负责工程材料和土方调集工作。材料关系工程建设质量,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大问题。于是,他主动查阅资料,积极向工程建设方及监理人员请教,了解熟悉工程材料的质量标准,严格把控进场材料质量。渐渐地,他从“门外汉”变成检验材料质量的“行家”。土方调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且多数是在夜间进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需要,他经常连续几个晚上靠在工地,通宵达旦。嗓子哑了,身体瘦了,也不叫苦喊累。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建设方和监理方的高度评价。暑去寒来,新党校如期投入使用。他说,这是对自己一年多工作的最大肯定,“再苦再累也值了!”

党校培训处成立后,张云刚又被安排到培训处工作。作为刚成立的处室,工作经验少、基础差,是迎难而上还是得过且过?他选择了前者。他从市内培训班次起步,从最初安排食宿开始干起,逐步积累培训工作经验。在外来班次培训的过程中,他参与了从培训方案制定、机场火车站接送站,到联系专家授课、带队外出参观考察培训的全过程。有时几个班次叠加,一个月下来,他一天休假都没有。特别是接送站,不分早晚,他半夜三更回家是常有的事。

在张云刚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党校培训处成立后一年内就承办外来培训班15期,接待外来参观考察团体32个,对外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为后来党校对外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多年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干在其中,乐在其中”是张云刚对自己始终如一的工作要求。他说,今后将继续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履行党员义务,用倾心奉献书写好新时代党校教师的使命担当。(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