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从一位工地建筑小工干到拆除回收公司的老板,十几年间,这位来自济宁的小伙不仅在寿光安了家,还在这里干出了一番事业。他就是“90后”小伙刘彬。日前,记者在一处工地采访了正在拆除门窗的刘彬。他拿着专业拆除工具,迅速将门窗进行拆除分类,然后跟工人一起把废品运到货车上,再把工地现场打扫干净。3个门窗的拆除、清理,用了不足1小时。虽然已经是老板,但他还是经常跟工人一起去工地干活。
“我觉得这样挺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做什么都光荣!”刘彬说,以前别人管他们这个行业叫“收破烂”,后来好听点叫“废品回收”,现在是“再生资源回收”,但对他来说,被人“叫什么”不重要,只要是靠自力更生过上好日子,就是成功。
初到寿光,年轻小伙当了建筑小工
身材高大,手脚麻利,性情直爽,初次见面,刘彬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我就来寿光了,一直跟着老乡在工地上当建筑小工,那也是我最辛苦、最劳累的一段时期。”刘彬说,为了生计,年仅15岁的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各个工地,跟着年长的工友吃咸菜、啃馒头、喝凉水,日子过得很苦。当时吃尽苦头的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寿光干出一番事业。
“在工地上干了几年小工后,我又到工厂上过班、做过小生意,最后还是选择在熟悉的工地上找出路。”刘彬读书不多,但他思想活、能吃苦。2009年,19岁的他组建了第一支专业拆除工程队,“寿光的建筑工地很多,每个工程都需要分工给不同的队伍来完成,我便成立了专门的墙体拆除工程队,带着四五个工人开始了创业路。”
最初,刘彬只能承揽一些民房拆除等小工程,通过苦干实干、诚信经营,很多装修公司开始找他合作。“拆除墙体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有力气、不怕脏、不怕累,就能干好,所以,后期做墙体拆除工作的工程队越来越多,那时我便思考着转型。”刘彬说,在拆除墙体的过程中,他接触到门窗拆除回收行业,也嗅到了商机。于是,他直接成立了拆除回收公司,专门做门窗拆除回收生意。
“废品要拆、要割,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测量,将废品分类搬下楼、装上车。”每天,刘彬需要奔走在各个工地。有些大型窗户需要先拆除后分割,几十公斤重的钢铁、玻璃,大的、小的都要靠人力搬上车,十分耗体力,但他从没觉得这是个苦差事。
在寿光打拼的日子里,刘彬的勤劳、踏实、能干还吸引了一位侯镇姑娘。2012年两人结婚后,他成了寿光女婿,在寿光安了家。
事业小成,创立公司当上了“老板”
拆除、分拣、装货……刘彬每天重复着类似的工作。虽然已是老板,但年轻的他始终奔跑在施工“一线”,忙得像个陀螺一样,吃饭没有准点,上下班没有时间。尽管如此,他却觉得干劲十足,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很累,但很充实”。十多年时间,从打工者蜕变成老板,其中的艰辛,刘彬用“心情复杂”来形容。但他始终坚信一点:只要靠双手赚“勤劳钱”,做什么都光荣,做什么都能成。
“废品回收行业在外行人看来没什么门道,其实当中的名堂相当多。”刘彬告诉记者,称重、计量,对废品材料的辨别、分类、估价等,都有学问,这就需要及时关注行业市场的动态。平时,公司主要做门窗拆除及回收的工程,活儿多的时候一天能拆七八户,从早到晚一停不停,“为了预防废品行情变动带来亏损,公司收购的废品会尽快处理,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及员工‘当日事当日毕’。”
“我一直认为,废品回收领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大市场,还可以继续做大做好。”刘彬说,只要辛勤付出,就能迎来收获。近年来,公司除去工人薪资等成本开支,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工程多了,效率就得提高,所以我们还研制了专用拆除工具,让工人们干得更轻松方便。”
“创业和做人都要把握大方向,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还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回顾一路创业的点点滴滴,刘彬一直坚信“天道酬勤”。对于未来,他有着更长远的憧憬和规划,“我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把公司做成行业认可的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