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乡村振兴有啥秘诀?如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7月1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经济新担当”系列节目走进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聚,分享了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秘诀。节目通过三个层次,生动讲述了山东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和路径方法:一是以组织振兴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二是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三是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在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环节,寿光的经验做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该环节,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表示,寿光种蔬菜是非常有名的,最关键的是一产、三产融合做得很好。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是我们对口扶贫的地方,过去那个地方冬天基本不种菜,现在我们给它做了大棚,种什么都可以,西藏人现在冬天也有(蔬菜吃),不用从外面运过来,我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林武说。
而今,140余样不同品种的新鲜瓜果蔬菜经由白朗县摆上了西藏民众的餐桌,一改过去萝卜、土豆、白菜“老三样”。寿光市与白朗县远隔4000公里,全链条整体输出“寿光模式”的做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派干部、投资金、教技术、打品牌等方式,让蔬菜产业在雪域高原开花结果。
“寿光常年有8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全国各地帮助发展蔬菜产业,北到黑龙江、西到西藏和新疆、南到海南都有寿光菜农的身影。”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
“不同于有些地方,农民是外出打工挣钱,寿光菜农是带着技术打工,年均收入十几万元左右,比县里的一些大学生挣得还多。”赵绪春的话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不仅外出传技术可以致富。如今的寿光,大棚物联网应用率超过80%,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方式,农民在家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在蔬菜产业带动下,寿光住户存款超过1100亿元,户均存款30多万元,实现了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稳定增收。这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创业,70后、80后、90后占到菜农数量的54.8%,有力积蓄了“人才振兴”力量。
寿光一二三产的融合,核心是在蔬菜产业。近年来,寿光市立足加快蔬菜产业由传统生产销售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坚持“做强两端、提升中间、数字赋能”,探索了“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对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赵绪春充满自信,他说:“前些年,我们蔬菜产业重点是围绕种菜卖菜,这几年我们开始集中向技术的输出、标准的输出、模式的输出全面转型,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全国蔬菜产业的综合服务基地。”
寿光是全国有名的菜篮子。目前,全国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这背后离不开寿光市持续做强标准、种子、数字化“三大支撑”。如今,已经有7项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在9个省区市认定59个“寿光标准”的示范基地;自主研发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蔬菜品种达到178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由10多年前的5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
正如《对话》节目主持人陈伟鸿所说:“寿光不仅种蔬菜,而且还输出产品标准,制定产品价格,更重要的是派出很多技术人员到全国各地乡村,通过‘寿光经验’的分享,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