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穿上汉服上大学 18岁女生爱上汉服文化

寿光融媒讯(实习生张新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民族的美学从衣开始,传统文化的弘扬也与衣息息相关。理解了汉服中的文化,读懂了汉服中的美,才能更好地将距离我们千百年之久的服饰美学与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寿光汉服文化研究会目前会员近500人,以寿光本地的汉服文化爱好者为主。李盈萱是寿光汉服文化研究会的一员,也是即将步入大学的18岁女孩。对于她来说,与汉服结缘是意外,也是必然。

她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喜欢传统文化,对唐诗宋词、《明朝那些事儿》等书籍爱不释手,对中华服饰、传统文化等五千年时光沉淀下来的精致与典雅十分感兴趣。后来在好朋友的影响下,她爱上了汉服。回忆起与汉服结缘的经过,她很感慨:“喜欢上汉服,是文化觉醒、血脉觉醒的过程。汉服文化不只是服饰,更是载体,它联结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大唐盛世、明朝等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的变迁,是与古代对话的眼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汉服文化研究会的成员经常走上街头、公园向大众推广汉服相关知识。“弘扬汉服文化,不应该一味守旧。在汉服文化精神内核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去繁就简,让汉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日常出行。下一步,去大学报到的时候,自己也会穿上汉服,在新的学校和同学中,传播华夏优秀传统汉服文化。”李盈萱说。

“汉服并不是单指汉朝的服饰,它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李盈萱说。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如今,汉服爱好者们喜欢在传统节日举办汉服活动,他们身着汉服,一起赏花灯、猜灯谜,感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开展“穿汉服、行古礼、过传统节日”系列活动,大家不仅为了追求艺术之美,还希望吸引更多人一起感受汉服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让国人接受并传承,也要让世界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李盈萱说,通过现代生活中的古典身影,可以找寻失落的服饰文明,用汉服文化的兴起,提高文化自信心,让更多人感受汉服之美,传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