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 通讯员 张亚萍)“还认得我吗?我是你姐姐啊……”7月3日,在寿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护送下,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河南籍村民姬爱勤(化名)终于在商丘市救助站与家人团聚,回到了阔别27年的家。“没想到她被照顾得这么好,太感谢了,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会记住寿光这座有爱的城市……”握着护送人员的手,姬爱勤的家人连连感谢,并送上了“真情感人 十年救助”的锦旗。
就此,一场跨越500多公里(寿光至商丘)、寻亲达27年之久的归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十年努力 精心照料下多途径帮其寻亲
时间回到2013年6月20日,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的女子由派出所民警送至寿光市民政局救助站。
见到民政局工作人员时,该女子因精神障碍不识字,无任何表达能力,不能提供有效身份信息,而且,她总是低着头不敢正视他人,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你叫什么名字?”“知道你的家在哪儿吗?”“家里还有什么人?”……面对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耐心询问,她始终沉默不语,不能提供任何相关身份信息,也无法同站内工作人员进行正常交流。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鉴于该女子身体情况欠佳,工作人员先将她护送至寿光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为帮助该女子尽快与家人团聚,寿光市民政局与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将其有限的信息在寻亲网、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发布,并采取人脸识别、DNA比对和五步寻亲法等现代与传统的鉴别方法,努力拉近其与家的“距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人员始终无法获得确切信息。
2017年7月1日,寿光市民政局为该女子办理了落户手续,让其享受特困人员供养福利待遇。
多年来,在寿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耐心照料下,女子一天天开朗起来,从不愿说话到偶尔能说一两个词,再到断断续续地说一句话。前段时间,在民政局工作人员“例行”询问相关信息时,她提到自己叫姬爱勤,是周庄的,有个姐姐叫姬爱丽……听到这些信息,民政局工作人员立即兴奋起来。因为女子说话有一点河南口音,工作人员迅速与河南省周口市取得联系。经查找,当地确有周庄村,但工作人员询问周庄村有没有叫姬爱勤或姬爱丽的村民时,村里表示没有这个人。寻亲的线索一下子断了。
不言放弃 她回到阔别27年的家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放弃。”民政局工作人员始终笃定这一信念,继续开展相关寻亲工作。虽然线索暂时中断,但通过姬爱勤身上的有限信息,民政局工作人员坚信她一定跟“河南”有关,并联系了河南当地的媒体,希望两地联手共同帮其寻亲。
2023年5月,民政局工作人员继续将姬爱勤的照片和多年来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向《今日商丘》的《谁认识周庄的姬爱勤》专题栏目进行推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今日商丘》工作人员传来“喜讯”:姬爱勤的亲人找到了!
“姬爱勤,我们找到你的家人了,你姐姐是不是叫姬爱丽?哥哥是不是叫姬德印?你就是河南商丘的,我们过几天就送你回去……”一向不爱说话的姬爱勤听到这话,非常激动与高兴,一直追问“是真的吗”。在得到民政局工作人员多次肯定回答后,她才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她就是我的妹妹姬爱勤,27年没见了,比以前胖了……”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联系到了姬爱勤的姐姐。通过视频,阔别27年的姐妹俩终于见面了。而姐姐的一个“胖”字,让亲历这温情时刻的民政局工作人员顿感无比欣慰,大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值了!
近日,在寿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姬爱勤终于回到了阔别27年的家乡,见到了27年未见的亲人。
姬爱勤是幸运的,幸有民警发现并将她送到了寿光市民政局救助站,幸有救助站工作人员36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如今,她终于实现了回家的愿望。
姬爱勤的成功救助,在寿光不是个例。
救助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下步,寿光市民政局将继续迎难而上、不惧艰险,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帮受助人员找到家、回到家、安好家,为每一名受助对象的团聚,铺就一条便捷、坚实、温暖的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