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丨洛城街道李玉章:小果苗长“智慧” 撬动乡村大产业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近年来,寿光以发展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基础,创新建立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型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记者来到洛城街道昊林家庭农场,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果树枝繁叶茂,育苗示范区里种着各种蔬菜或干果苗木。“农场创立于2013年,以种销干果、粮食、蔬菜和经济苗木为主。”农场主李玉章介绍,目前,农场有示范园80余亩,年繁育榛子、核桃等苗木100余万株,生产优质干果20吨,销售额200余万元。同时,示范带动了寒亭、昌邑、青州、昌乐等地群众种植核桃、榛子100余万株,不仅增加了当地经济收入,辅助美化了家园,而且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如今的昊林家庭农场,已成为潍坊果苗繁育的知名农场。

潜心培育,一心一意发展果树研究

55岁的李玉章是洛城街道小有名气的果树种植能人,从1994年起,爱钻研的他便承包了150亩基地,一心一意搞起了果树研究。起初,他主要选育、试种并引进了多个核桃优良品种,很快成长为核桃培育方面的专家。此后,来找他规划、培育核桃的客商络绎不绝。

2006年,在一次农业果树交流会上,一位果树老师对李玉章说:“你种植核桃的技术已非常成熟,那么大的育苗基地,品种太单一,可以考虑再种榛子,它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回寿光后,他开始着手引进榛子品种,走遍全国各个榛子产区后,引进了多个品种。

第一年,几百棵榛子苗几乎没有成活的,这让他一下子着急了。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寿光的土地偏碱性,而榛子喜欢中性和酸性的土壤。找到症结后,李玉章又引进了几个品种,这下榛子苗成活了。但到了结果期,几乎没有果,留住的个头也非常小。李玉章发现,引进的几个榛子品种中,东北野生榛子抗寒、适应性较强,平欧榛子果实大、饱满。于是,他将两种榛子进行杂交,单独培育了几百棵母株。两年后,一颗颗饱满的榛子让他喜上眉梢。经过八年的“抗战”,榛子终于在寿光落户。

2013年10月,李玉章创办了昊林家庭农场,农场在上级农业、林业部门的引领下,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果蔬研究所合作,成功引进培育了“薄壳红”“玉坠”“平欧”等大果榛子苗,以及“核丰”“香玲”“温185”等优质核桃苗。此外,他还引进培育了几十个干果品种,建立了自己的品种资源库。

科学管理,全心全意发展智慧农场

近年来,昊林家庭农场坚持“政策引导,市场驱动,能人带动,科技合作”的发展原则,依托企业、个人联合租赁土地等形式,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实行土地租赁承包,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现已建成占地200余亩的农场1个,配套机井3眼,埋设地下管道5公里,并全部安装节水滴灌设备,购置大中型机械3台,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李玉章介绍,日常,他们会通过“随手记”记账软件进行智慧化管理。该软件由基本信息、记一笔、库存记录、债权债务、报表查询、政策宣传、个人中心7个功能模块构成,具有信息记录、便捷记账、报表查询、政策宣传四方面功能,都为农场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现在农场的管理基本是智能化,偌大的农场,平时就留一两个人,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来查看农场内各个环节、区域的情况。今年,农场还有了专属码。”李玉章说,所谓的专属码就是家庭农场“一码通”,这是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家庭农场赋予、归集展示家庭农场信息、作为家庭农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唯一标识。顾客只要扫一下二维码,手机上随即能显示农场名称、地址、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信息。有了这个码,相当于给农场办了个“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认证的渠道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产品信息,这对于农场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升,大有帮助。

近年来,昊林家庭农场连续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场”,李玉章作为农场经营者,也被评为“潍坊市农村实用人才”。

“我们农场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各个生产环节,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并始终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地块取土,送土肥站检测,以便采取轮作的模式进行绿色生产。”李玉章告诉记者,农场按照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园区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带动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以发展现代特色绿色农业为载体,助推现代农业、订单农业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