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王秀慧 通讯员徐超男)要想富,先修路;路畅通,百业兴。如今,我市300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在村落间,连接着乡村与城市,连接着经济与民生,带动着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为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保障。
“周边道路的畅通,给我们售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车辆即来即走,极大提高了货运效率。”化龙镇南柴村家德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柴家德说,他流转了该村8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蔬菜,田地旁边的公路经过整修,沿公路干线形成了一批蔬菜购销市场,农民和经销商对接更加方便。
谈起公路修到大棚边,纳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爱军同样感受颇深。他主要从事甜瓜品种的推广和销售,每天都要走村串棚。“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柏油路,不管是去菜农大棚里看长势,还是外地客商来拉甜瓜,都很方便。”张爱军说。
据了解,寿光的蔬菜大棚和田地,大多分布在农村公路两侧,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农产品储运时间,加速了农业信息交流,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运输难的问题。这些年,寿光蔬菜种植模式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农村公路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与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缩小了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如今,寿光从市区到镇街区全部实现了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环境优美的交通网络。
建设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寿光市积极探索“农村公路+X”模式,推进农村公路与蔬菜产业、特色小镇、物流发展等产业项目组合开发,推动农村公路由“通上车”向“富一方”转变、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同时,依托潍高路、羊田路、三号路、羊临路、羊青路等骨干农村道路,寿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融合主体培育力度,初步建成了以羊田路为基础的“洛城蔬菜小镇”,以三号路为基础的“台头防水小镇”,以羊临路为基础的“古城番茄小镇”,以羊青路为基础的“双王城红色生态旅游小镇”,不断复制推广“农村公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应急养护维修、路产路权维护、超限超载治理等措施,确保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路长制,设立15处镇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575名养护员“定人、定岗、定路段”,每天对管护路段进行巡查;对29条、500公里县道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排查桥涵及附属设施安全隐患,强化病害路面和破损公路设施维修,今年以来完成路面挖补维修1.5万平方米,维修护栏1100米;加大路面巡查、多方位治理超限超载,全面提升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统筹城乡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力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切实织密铺实菜乡‘四好农村路’。”寿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