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丨寿光蔬菜园区全链条标准加速输出

寿光融媒讯(记者刘增欣 桑宏香)为了加快农业迭代升级,从输出蔬菜和技术向输出标准、输出机制、输出体系转变,寿光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构建了从设施蔬菜园区设计、建设、运营,到蔬菜种植、管理、销售的全流程体系,探索出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努力带动更多的人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共同富裕起来。

在西藏白朗县,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建设了占地1563亩的农业全产业链园区,根据当地土壤贫瘠板结问题研发了“沙培”种植新模式,使当地果蔬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48亩增至1.46万亩,以全县1.28%的可耕地产出了占农牧业总量41%的效益。

作为寿光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先后在西藏、江西、四川等地建设了3个代表性的标准化蔬菜产业园区,采用水肥一体化自控、物联网监控、荷兰工厂化种植等先进技术,坚持“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推行现代农业订单生产,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产业支撑。

设施蔬菜园区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引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寿光发挥蔬菜全产业链优势,着力破解寿光设施蔬菜园区全链条标准输出“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引导寿光农业企业和人才积极走出去,建设设施蔬菜园区,推广种植管理技术,具有“寿光元素”的园区遍布大江南北。目前,寿光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已在四川、江西、内蒙古等省区市认定59个标准化基地,推动蔬菜园区全链条标准加速向外输出。

位于寿光的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坚持将寿光蔬菜园区模式推向世界。“我们依托‘寿光模式’的卓越优势,先后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几内亚、迪拜等国家建立了服务团队,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全套温室系统解决方案。”利森特董事长王守波介绍,该公司已在全球22个国家建设了217个种植园区,在国内21个省市地区设计建设园区170个。

传统模式下的农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资源要素配套半径小、产业辐射半径小、市场销售半径小,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难以持续做大做强。基于此,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之初,就把眼光投向全国,并在发展壮大中逐渐走向国际化。生产方面,积极向全国输出技术、人才。销售方面,95%以上的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200多个城市,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开放型产业。

如今,寿光市立足“送你一个蔬菜园区”的概念,致力于打造全国蔬菜产业综合服务基地,全力推动寿光市蔬菜产业跨区域党建联盟和全国设施蔬菜园区发展联盟建设,搭建起政府、智库、企业多方参与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对外输出集成化解决方案,努力推动寿光设施蔬菜园区建设经验复制到全国各地,推动“寿光模式”更好地走出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