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张春萍 通讯员曹潇予)盛夏时节,万物竞茂。寿北营里,生机盎然。
今年以来,营里镇锚定“滨海新城·品质营里”发展目标,以“三看三比”作风竞赛为引领,立足“五个着力点”,全力打好打赢“五项攻坚战”——
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着力点,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着力点,打好美丽宜居乡村攻坚战。
以增加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打好农业农村发展攻坚战。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打好群众满意度提升攻坚战。
以网格治理创新为着力点,打好守牢发展安全攻坚战。
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全镇凝心聚力、上下一心,时刻保持着全速奔跑的“热度”和“速度”,抢时间、抓进度、保施工,弓满劲足。
风正起,帆已悬,营里这片热土,动力澎湃,亮点纷呈。
向海,向未来
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强劲
营里近海,海岸线长度12公里,拥有海域面积近10万亩。2000年前,秦始皇曾在这里筑台望海。
近年来,营里镇瞄准“向海经济”发展,发出了“面朝大海、向海图强”的号召。该镇紧紧围绕“海洋产业”和“科技”做文章,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的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着力培育海洋水产养殖优势品种、海洋生物提取和制造等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建设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产业链,打造集产品信息、交易、物流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依托海洋优势,借力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等专业平台,开展海洋企业服务、海洋企业扶持、海洋创业教育“三支持服务”,营里镇积蓄起了高质量发展动能——
形成了以虾类、贝类等品种为主的多品种养殖框架,目前已完成老河口海洋牧场生态养殖示范区项目一期4000亩规划。
配合完成投资4.1亿元的潍坊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目前堤坝已加固到防风暴潮50年一遇的防灾标准,水域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打造起了总规划面积约60000亩的老河口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投资过百亿元的国电投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等项目建设高歌猛进,百亿级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营里镇党委书记张文杰表示,营里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集群发展、绿色高效、特色文化’,聚焦渔盐产业升级、优化产业格局,布局光伏新能源、溴盐联产、工厂化养殖、文化旅游‘四大产业板块’,构建高质量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海洋经济产业集群。”
营里镇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脚步,一如渤海湾的潮声,澎湃激荡,奔涌不息。
焕新,焕活力
城镇更新全面发力整体成势
宽景洋房、沿街旺铺……在老道口镇区,大开间低进深、电梯独立入户的金海花园(三期)项目雏形初显,正成为宜居住宅的标杆、城镇更新的典范,并为整个道口片区品质提升加码赋能。
金海花园(三期)项目是营里镇“拆旧改丑、城镇更新”攻坚行动的重要民生项目之一。该镇盘活老道口镇区金泰建筑、联通公司、老地税院等地块,规划建设住宅楼16栋、沿街商铺5600平方米,精心打造了“商住学”一体的高品质住宅区。
伴随落后产能淘汰、产业业态转型升级,一些低效产业的厂房和载体被长期闲置。“一方面有些落后产能的企业占据的空间资源未能及时释放与利用,另一方面新动能的引育需要发展空间,急需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载体。”张文杰表示,“通过腾退闲置资产重新布局新兴未来产业,是最直接的产业升级方式。”
高点定位、守正创新,去年以来,营里镇全面梳理家底,分门别类研究制定盘活方案,全面启动了“城镇更新、拆旧改丑”集中攻坚行动。在营里镇区,对镇区污水管网、路灯、绿化、沿街门店进行改造提升,盘活闲置土地200多亩,规划改造教育片区、中心商务区及镇区南入口和东大门,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盈韵学府佳苑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品质城镇;在老道口镇区,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介入”的模式,对1400亩低效地块进行统一规划、分批改造,强力激活镇区造血功能,努力打造群众满意、产业兴旺、服务完善、生活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挖掘空间潜力、打开空间界面,提升空间品质,城镇更新的密码被营里镇激活,闲置资源正转化为承载品质生活的功能性场所。
依托产业升级与新经济赋能,在“存量”和“增量”中做文章,营里镇不仅为低效闲置资产带来了新生,更在城镇更新与民生改善中寻到了深度协调。
敢为,敢担当
全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走一线、看项目;解难题、促提升……7月26日上午7:30,营里镇党委书记办公会成员一行,冒高温顶酷暑,对全镇14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调度,针对项目和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协调解决。近年来,营里镇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以加强人才招引、加快项目建设、精准服务企业为重点,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构筑发展“硬支撑”。
现场调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抓项目促发展,营里既有“千年大计”的定力,更有“只争朝夕”的干劲。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先后赴广东、烟台、青岛等地对接人才招引工作,与中山大学、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人才交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22名服务企业专员深入企业车间、走进项目一线,聚焦企业发展或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先后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困难、资金短缺等问题157个,加快推动企业提升产能、达产稳产。
做强顶层“设计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做好企业“店小二”,解决企业急难盼求;当好项目“协调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镇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发展指数”,辖区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国电投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于6月29日举行开工仪式,目前,该工程打桩作业正在有序进行。该项目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为指导,在不改变老河口地区原有养殖功能、不破坏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渔光互补”“盐光互补”发展模式,对沿海低效土地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相统一。
金海花园(三期)沿街商铺已建设完成,10栋住宅楼已完成封顶,将于今年10月份交付,其他楼房也将陆续开工;盈韵学府佳苑1号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2号楼1层主体完成,正在浇筑混凝土;5号楼主体5层完成,3、6号楼桩基完成。
新沙路改造工程路基小桥涵工程已基本完工,路面基层正大面积展开施工,预定11月30日前竣工。届时将全面提升辖区道路通行能力,极大改善镇区面貌,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1-6月份,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7万元,增幅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812万元,同比增长136.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153万元,同比增长2635.7%;十强产业到位资金59412万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工业产值6.1亿元,增幅4.56%;完成建筑业产值1155万元,同比增长17.4%;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17715万元,增幅20.3%。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营里镇以最大的诚意、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一切盯着项目看、围绕项目转、扭住项目干,在寿光产业强市建设中拼出了精气神、干出了新气象。
惠民,惠万家
件件实事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夏日炎炎,喜事连连。7月28日,郝家柳杭村老人们盼来了村里的康养中心试营业,老人们结伴而来,共享家门口的幸福“食”光。聚焦民生需求,增进民生福祉,在点滴之间,在细微之处服务好民生,营里镇把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交出了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全域康养再开新局。启动“1+5+N”康养示范工程,投资1800万元,在道口社区规划建设了占地约20亩的集医疗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9月份投入使用后,将为社区13个村的400余名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康养服务;去年,孙家庄村、九曲村、西黑冢子前村率先建设村级康养中心,辖区群众反响热烈,今年该镇全面铺开第二批营里社村、西浊北村、北南河村、郝家柳杭村、东北河村等5个村康养中心建设,目前已全面投入运营,为老年人晚年幸福再“加码”。
紧盯群众就医需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道口社区西沿街楼新建1800平方米的营里中心卫生院道口院区,设置中医、口腔、内科等科室,配备CT、大生化等仪器设备,预计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道口及周边群众的看病就医条件。营里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将医疗服务下沉到群众身边,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将全镇划分为55个网格,严格落实“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巷、网格员包户”三级联动机制,组织各村设立“环境卫生奖”,对积极参与卫生整治的群众给予物质奖励,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重点整治河塘沟渠、断壁残垣等“盲区死角”,村居环境全面改善。
“不日新者必日退。唯有勇于自新者,方能行稳致远。”当前,营里镇正值全面打赢“五项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热潮不断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涌动。为长远发展铺路架桥、夯基垒台;用接续奋斗成就梦想、赢得荣光,这就是营里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