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弥水丨三种父母,做不得

A0820230803C (2).jpg

寿光融媒讯  听过一句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你的方法一定错了。”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已成为特别大的一块心病,父母总觉得孩子太让人生气了,如天天打游戏饭都不吃,作业拖拖拉拉,顶嘴等等,每一件都让父母感到痛苦:“做父母,好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有的家长说:“他们吃不愁,穿不愁,什么活也不让他们干,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呢?”“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在《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中,也让我们听到了孩子们的控诉:“我讨厌回家,我讨厌每天面对他们喋喋不休的说教。”“我从不告诉我的爸爸妈妈任何事情,就算我说了,他们也不会懂的。”看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几乎成了一个困扰世界父母的难题!

戈登博士把父母分为三种“输家”“赢家”“骑墙派”。第一类父母我们称为“输家”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威型”,他强烈捍卫自己对孩子示以权威、施以管教的权力,生怕“给点阳光就灿烂”,所以往往用威胁、惩罚作为恐吓手段让孩子乖乖听话,“父母赢,孩子输”,却理直气壮认为“我是爱孩子的,我做这一切都是为孩子好”。我们丝毫不怀疑家长的爱,如果爱让孩子接受不到,那只是父母以为的爱。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外科医生举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你是那位病人,你一定神色大变,不从手术台上跳下来才怪呢!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自律、自我负责的人。其实,一个人的自律水平来自他的自尊水平,严厉教育往往使孩子们的自尊水平大打折扣,自尊越低就越不自律,比如有的父母摔坏沉迷游戏孩子的手机,结果孩子反而更不能自拔。严厉教育是产生叛逆的“温床”,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有的孩子被父母贴上了诸如“傻瓜、笨蛋”等标签,在胆小退缩中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事都消极抵抗,不管父母和老师怎么说,“我就这样”,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破罐破摔”的样子。

第二类叫“赢家”型,也可叫作“溺爱型”,孩子赢,父母输。这样的父母可能比前一种人数上会少一些,允许孩子享有充分自由,尽量避免限制孩子,甚至以不使用权威的方式管教孩子为傲。结果“被偏爱得都有恃无恐”,我们经常见到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的孩子,当干扰到别人时,父母丝毫没有不好意思,甚至会说:“小孩子懂啥?别和他们一般见识。”“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可怜的孩子,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这就是与他人和世界相处的方式。这样的孩子看起来非常开心,实际上他们没有行为边界感,他觉得做一切父母都能包容他,于是不停地“要、要、要”。由于行动缺乏父母的有效指导,野蛮难训、无法管教、自私自利成了他们的人格底色,他们成年后容易毫无底线地啃老:“你生下我,就得为我负责!”毫无责任担当可言。有的甚至为所欲为,走到锒铛入狱的地步——你不舍得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

有些父母知道前两种都不可取,便采取了第三种“骑墙派”,时而严厉,时而溺爱,没有边界。当孩子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类孩子在父母的不确定性里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有人说:“人的命,天注定。”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应该说是“人的命,家注定”。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学习爱,守护家。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孩子爱我们比我们爱孩子更多”。其实大道至简,要想成为温柔而坚定的父母,只需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不加批判地倾听、坦诚地与孩子沟通,用“没有输家”的方式对冲突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家庭新秩序、新方法,这是《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我们也称其为P.E.T理念的核心和精髓,也是实现高效能父母效能的关键。

养孩子最幸福的事就是用智慧陪孩子成长,三种父母,做不得!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就会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孩子慢慢就会成为一个自律、自我负责的人,“如其所是”长成该有的样子!

圣城街道一中  刘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