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弥水丨以礼相待是立身之本

寿光融媒讯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晓岚曾听一位德州老中医与家里长辈聊天。老中医说他从平原去海丰给人诊病,夜里迷路,与身边人走散了,风雨将至,无落脚之地,唯一间废寺,只能暂且前往躲避。寺门半开着,门板在夜光下隐隐现几个大字:“此寺多鬼,行人勿住。”老头犯了难,但进退无路,只得硬着头皮推门而入。他对空堂稽首下拜,说抱歉,雨停了马上走,不敢久留。没想到头顶传来声音:“您是谦恭君子,很懂礼数,在下今天喝醉了,就不出来见您了。”外面哗啦啦的雨声,老头立在空堂,毛发耸立。那声音又说:“您要坐到东面墙壁处,西面有蝎子窝。渴了不能喝屋檐流淌下来的水,上面有蛇毒。屋后面有酸梨子可以吃。”那声音叨叨着,暗处幽深不可测,老中医快吓死了。

雨稍小点,老中医拜谢后仓惶推门而出,狂奔几里,心才安定下来。听到这里,纪晓岚家长辈说:“门上写着警告,那鬼肯定伤人无数了,您能安然无恙,正因为您能以礼相处,以心换心,连鬼神都被打动了。您不仅是老中医,更是老于世故的明白人啊。”

个人也好,国家也好,以礼相待,做事讲规矩,是很好的立身之道,可以远离祸患。春秋时期,楚国派使者去齐国访问,要经过宋国,楚国使者借道时并未向宋国报备。宋国右师华元说,经过我们国土但不报备是鄙视我们,被鄙视就证明国家将亡,于是杀使者,掀起两国战事,血流成河。

以礼相待就是一种赞美。打开一个人的话匣子往往从赞美开始。己所之欲,人所皆欲。答应别人的事要回复,做不到的也要予以说明,起码的信息共享也是一种重视,而被礼遇被重视是每个人内心的基本需求。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