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30年,我们一起走过丨林长青:用文字记录一座城市的发展

寿光融媒讯(记者王静)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须臾一瞬,但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却可蝶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作为一名喜欢读报的老者,73岁的林长青每天都去街头的阅报栏看看这座城市发生的新鲜事,了解一下这座城市的新发展……如今,作为寿光市文史资料特约撰稿员的他,依然习惯从报纸上获取信息,用报纸记录、留存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自《寿光日报》创刊开始,我就是它的忠实读者。近年来,寿光发展日新月异,日报作为一份跟这座城市‘同频共振’的媒体,一直在记录它的发展历程,担当着‘记录员’的角色。”林长青说,三十年来,寿光道路畅了、环境美了、河流清了,城市内涵更有质感,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从2010年12月至今,我先后给不少单位编撰过志书。志书编撰,必须全面反映这一时代的突出特征,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而日报就是我参考的重要信息渠道。”林长青看过的每一份报纸,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房里。他告诉记者,平日里,他看到喜欢的报纸文章,都会将其剪下,贴在剪贴本上,目前已剪摘了好几本。“我时常打开看看,里面全都是我喜欢的文章。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体验和感受,仿佛文章里面所讲述的画面又一次呈现在我眼前。”

“虽然现在手机阅读方便,但报纸具有不可替代的信息承载力和传播力。报道党和国家的政经大事,采写寿光民生新闻、社会故事,它既传播了知识资讯,又丰富了公众的阅读形式。尤其是咱们的阅报栏,几乎随处可见,让人走到那里总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读一读。”林长青表示,虽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和便捷,尤其很多年轻人的阅读习惯逐渐由“纸阅读”向“屏阅读”过渡,但部分市民尤其是老年群体,依然习惯通过报纸了解新闻、政策、服务等信息,“特别是寿光当地新闻或新鲜事,还是报纸报道的权威性更高,加上有一定留存及收藏价值,所以仍很受读者欢迎。”

作为本报的忠实读者,林长青一方面理解目前媒体融合大趋势下报道方式的转变,一方面也向本报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在和林长青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位忠实读者对一份报纸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一位普通市民对一座城市的厚爱和热心。“一座城市的发展,它是最懂记录的。从纸张泛黄的旧报纸,到今日尚有墨香的新报纸,层层叠叠的纸堆里,收藏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这座城市的记忆。”老人告诉记者,《寿光日报》的存在,不仅是新闻媒体的坚守,也是文化历史的延续。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它见证了发展,记录了历史,成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献。“未来,我希望《寿光日报》越办越好,继续用文字记录这座城市的变化,在下一个10年、20年、30年,再次留下宝贵的发展史料,真正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活力、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