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退役军人典型风采展示|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记寿光市信访局四级调研员朱清江

寿光融媒讯(记者侯增梅)“信访背后是群众一颗颗焦灼的心,人民信访为人民,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提到信访工作,寿光市信访局四级调研员朱清江说道。2016年从部队转业到信访局后,朱清江一直坚守在接访工作最前沿,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群众认可,用一颗真心把信访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里。

把群众“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1992年,18岁的朱清江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军。在部队,他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因军事素质过硬、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突出等优异表现,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42岁的朱清江从部队转业到寿光市信访局,成为一名信访干部,短短7年时间,他帮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不胜枚举,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信访工作,当百姓带着各种诉求、怨气、甚至愤怒走进信访办公室的时候,他们只能将所有负面情绪“照单全收”。对此,朱清江坚持认为:群众受了委屈自然着急,不论事情大小,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就是工作价值所在。

2020年的一天,某小区准业主王某与开发商之间出现合同纠纷,在王某缴纳了房款定金后却遭开发商另售处理。受到不公待遇的王某气愤之至,多次与开发商协商无果后来到信访局“。当时信访人情绪异常激动,边说边表示要采取过激行为维权。”见此情形,朱清江连忙为其送上一杯热茶,在认真倾听信访人诉求后,立即联系住建部门召开调度会。经过多番协调、跟进,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见,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从事信访工作多年来,朱清江实地接待处置信访事项300余起、700余人次,把一件件群众的“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

怀揣为民情怀 事事冲锋在前

军旅生涯不仅铸就了朱清江为民服务的情怀,更培养了他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担当。

2019年8月份,受台风影响,寿光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连日的恶劣天气给纪台镇丁家尧河村造成巨大防汛压力。对此,寿光市信访局决定连夜组织机关干部赶赴包靠村,沿河勘察水势,并与镇村干部一起对隐患地段进行加固整修。接到通知后,朱清江第一时间报名,在包靠的2个多月时间里,他和同事走村入户转移安置、深入田间排水抢险,时常几天得不到休息,身上沾满了泥污,脸上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他的脚被泡发了,脸被晒黑了,工作却干得异常出色,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黑子”。

疫情防控期间,朱清江更是事事冲锋在前。从疫情防控开始,他就一直坚守防疫一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在高风险社区挨家挨户采样,同时积极参与防疫知识宣传、卡点执勤、核酸检测秩序维持等工作。面对抗疫人员紧缺的状况,他更是以单位为家,连续奋战,不说苦不喊累,用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担当。“我是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为老少爷们儿服务责无旁贷。”他说。

对工作问心无愧 对家人充满愧疚

作为一名信访人,朱清江是出色的,但对于家庭而言,他未必是“优秀的爸爸”和“贴心的丈夫”……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另一面,是对家人无尽的亏欠和愧疚。

因为工作需要,朱清江需要常年驻守济南,周末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对家人的照顾更是少之又少。2022年初,他的妻子、女儿因新冠病毒阳性被隔离在家,在外工作的他心急如焚。但当时正值接访工作高峰期,他毅然选择坚守工作岗位,只在晚上休息的时候,通过视频电话给家人加油打气,而自己被感染的事却只字不提。

多年来,朱清江将对家人的歉意和愧疚,转化为工作的不竭动力,坚守着为民情怀,守牢了信访维稳的工作底线,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