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退役军人典型风采展示|“猪栏进、牛舍出” 倾情服务养殖户——记寿光市畜牧业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胡春亮

寿光融媒讯(记者 侯增梅)走路昂首挺胸步伐轻快,说话自带微笑亲切感十足,初见胡春亮,他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2003年,胡春亮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寿光市畜牧发展中心。20年来,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一颗共产党员的朴实之心,以对百姓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畜牧业发展工作中,为寿光现代畜牧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不辞辛劳 倾情服务第一线

秋日,雨后的村落格外清新宁静,记者来到古城街道的一处养殖区时,远远地看到胡春亮正和养殖户刘某夫妇热切攀谈着。

“现在猪仔的情况咋样了?”“幸亏咱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这些猪仔腹泻的症状都没有了,你看看,一个个吃得正带劲呢!”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仔,刘某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就好,以后再有问题打电话,那我们就去邻村张大哥的养鸭场看看。”说完,胡春亮转身走向下一家养殖户。

在胡春亮的工作生活中,像这样走村入户上门服务的场景很常见。在畜牧发展中心工作多年来,他始终心系养殖户,“猪栏里进、牛舍里出”,甚至常常直接与畜牧、动物疾病接触,但他从来不怕脏不怕累,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百姓的诺言。

众所周知,我市是畜牧养殖大市,百姓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类问题,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财产损失。为了解决养殖户的常见棘手问题,胡春亮带头组建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牧歌公益行动”志愿服务队,成员都有着丰富的畜牧技术经验。他们以服务站为依托,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畜牧技术推广、普法宣传、技术培训、兽医调研等各项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了养殖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技术问题,有力推动了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给百姓发家致富提供了保障。

爱岗敬业 行动诠释为民担当

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本色。自退伍以来,胡春亮始终坚定“退役不褪色,换装不换心”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永葆军人本色。

胡春亮所在的畜牧业发展中心综合科,承担着全中心的党建、文书、工会、人事、后勤、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还承担着车辆、档案、财务管理工作,事务尽管琐碎却非常重要。为高质量完成任务,他总是提前谋划积极作为,尽心尽力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尤其是担任科长以来,在人手少、业务量大的情况下,他以全局工作为中心,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力求做到服务“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当好中心的“后勤部长”。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综合科工作得到了局领导的肯定,并获得潍坊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胡春亮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作为中心疫情防控的总联络员,他从疫情防控初期就进入“战备状态”,协助制定防控预案、组织信息统计、各类应急处置等。那段时间,“5+2”“白加黑”是常态,常常一天能接几十个协调沟通电话,有时甚至需要凌晨配合流调排查,或是持续数周值守。令胡春亮印象深刻的是,在圣泰嘉苑执行疫情防控任务时,正遇强冷空气,冒着-10℃的严寒,他和领导、同事吃住在车里,晚上冻得脸生疼、脚发麻,连续值勤一周不轮岗。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叫苦不叫累,圆满完成上级交派的任务,充分发扬了军人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

熟悉胡春亮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跑步健身,他不仅自己跑,还带动家人和同事一起参与。“他不仅带着我们锻炼身体,还组织大家参加市里的一些运动健身活动,不光我们自己的精气神上来了,团队的凝聚力也大大提高了。”胡春亮的同事说道。

生活中的胡春亮永远是那么热情积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热心公益,先后参加过“文明交通,党员先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文明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赶大集”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