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退役军人典型风采展示|乡村振兴路上 彰显青春作为——记田柳镇朱崖片区总支书记桑金鹏

寿光融媒讯(记者侯增梅)在田柳镇朱崖片区,每当提到他的名字,群众总是脱口而出,夸得最多的就是“他不怕累不怕苦,实心实意为百姓办好事,孤寡老人不管谁有困难找到他绝不推辞……”这位群众口中的“好书记”,就是田柳镇朱崖片区总支书记桑金鹏。担任总支书短短几年,他已对“片儿上”的大事小情一一掌握,用耐心、诚心、细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认可。

深耕扶贫 情暖民心

今年36岁的桑金鹏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从军6年,他坚定信仰、苦练本领,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军旅生涯的磨炼,铸造了他刚强、果敢的个性,也练就了他不怕吃苦、勇于拼搏担当的精神品质。2016年转业到田柳镇政府后,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迅速适应环境、熟悉业务,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点赞。

2019年,桑金鹏被委任为朱崖片区总支书记,彼时,恰值扶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他深知做好扶贫工作就是要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为此,上任伊始,为了掌握第一手精准资料,他坚持上门走访排查,每一户的详细情况不仅记在了案头,更是牢牢印在了脑中。只要提到某户村民的名字,他就能把这家人的居住地址、人口结构、基本情况、归属类型等娓娓道来,堪称“数据库”。“只有清楚地了解致贫原因,才能找到精准帮扶的着力点和主攻点。”他说。

脱贫的根本是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他总是想办法帮助贫困户找出路。79岁的贫困户朱某患有先天性眼疾,得知办理残疾证有补贴后,桑金鹏第一时间告诉了对方。因年纪大行动不便,得知办证前还需到市级医院全面查体的朱某急得团团转。了解了他的难处,桑金鹏二话不说,开车将其送往医院。朱某年龄大行动缓慢,他便背着老人去各个科室查体,细致入微、关怀备至。

不仅如此,桑金鹏还对接村委,帮助朱某等贫困户收拾庭院、修葺房屋,给其添置了毛巾、脸盆、衣物等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产业发展 共奔富路

朱崖村曾是田柳镇唯一的省定扶贫村,也是桑金鹏的重点包靠村。“产业发展才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只有打造支柱产业,让父老乡亲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把钱赚到,才能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改变村落后情况,桑金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秋日的丰景最是喜人。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朱崖村头的“品鲜园”内,看到各类果蔬长势喜人,棚内花香浓郁,果香一片。一旁的村民们各就其位、相互协作,现场一派丰收景象。很难想象,在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荒地。“那时我刚担任片区总支书不久,了解到有一处农庄想盘活附近土地,扩大规模,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上任后的他一刻不懈怠,马上召集相关负责人商议办法。最终,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朱崖村顺利引进农庄项目。如今,农庄先后投资打造建设了“品鲜园”一期、二期项目,在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同时,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四十余万元。

集体经济增收了,桑金鹏又把目光转向了民生事业建设上。“前期,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人的子女在家时间较少,中午只有老人一个人在家,有时他们索性不吃午饭,很不利于身心健康。”通过多方商议、征求意见,桑金鹏决定打造一处集食、学、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他的想法得到了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去年,镇政府经过详细调查论证后,最终决定将闲置多年的校舍改造成“归园田居”综合服务中心。投用后的服务中心,不仅配备了各类娱乐休闲设施及功能区,还开设了全镇首家“幸福食堂”。“非常感谢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新家’,让老年人有了一个吃饭、娱乐的地方!”村民王大爷说。

都说基层工作难开展,但在桑金鹏看来,只要怀着一颗真实为老百姓办事的心,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再大的困难也不是困难。正是怀着这份初心,他才能带领团队高效顺利打赢了津潍高铁(朱崖片区段)拆迁这场“硬仗”。从前期一次次的“闭门羹”到居民开门坦诚交流,直至最后在拆迁协议上签字,他用真心付出消除了百姓顾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理解和支持。

多年来,桑金鹏用平凡铸就不凡,用一颗淳朴的爱心和一份默默的坚守,在乡村振兴路上践行为民初心,彰显青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