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稻田镇中心小学教师董海秀:一肩挑多担 爱守三代人

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作为一位党员教师,她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的品质感染带动着周围人,从事一线小学教育35年,多次被评为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优秀班主任,深得学生和家长喜爱。工作出色的她,生活中同样令人敬佩:丈夫因车祸致残,她独自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17年;公公住院,她日日在病床和家之间来回奔波照顾;弟媳离世后,她主动把襁褓中的小侄子带回家,照顾他的学习生活……她叫董海秀,55岁,寿光市稻田镇中心小学教师。多年来,她用自己的柔弱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用爱守护三代人。

丈夫重伤,她用柔肩扛起一个大家庭

2006年,董海秀的丈夫突遭车祸,造成双腿截肢,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被打破。“只要丈夫还在,这个家就散不了。”就这样,没有任何抱怨,董海秀用最短的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默默扛下一切:干好工作的同时,一边照顾丈夫,一边抚养孩子,还照顾着年迈的公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夫妻间最浪漫的承诺。丈夫住院期间,为了不让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她强忍心痛,打起精神,鼓励丈夫配合治疗,每天守在身边,几乎寸步不离,悉心照顾他的起居。除了主动请教医生外,董海秀还找来有关书籍,自学护理知识。

很快,她就熟练地掌握了如何给截肢病人按摩翻身、补充营养、保持大小便畅通等护理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重的护理、繁琐的家务、忙碌的工作,让董海秀原本乌黑的头发染上了“白霜”,光滑的脸上爬上了皱纹。对此,董海秀没有一句怨言,始终坚持“孝”字当先、“爱”字当头,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患难与共,才是真正的夫妻之道。以前一直都是他保护我,现在他病了,我不能不管。这一次,换我来守护他,守护这个家!”董海秀说。

公公住院,她用悉心照料诠释孝心

董海秀的公公婆婆朴实善良、勤劳能干,是她一直学习的榜样。董海秀嫁到婆家后,公婆依然种植着蔬菜大棚补贴家用。2007年的一天,不幸再次降临,董海秀的公公在操作卷帘机时受伤,住进了医院。当时,丈夫残疾无法到床前照顾,弟媳又怀孕待产。在安顿好丈夫和孩子后,她主动来到医院承担起照顾公公的重任。

公公住院期间除了身体的疼痛,更多的是自责,总是跟董海秀念叨:“儿子已经拖累你了,我不仅没给你帮上忙,又来拖累你,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对此,董海秀总是宽慰公公:“都是一家人,没有拖累不拖累,只要人都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为了转移公公的注意力,董海秀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给公公准备饭菜,有空了就给公公读书、讲笑话,哄老人开心。公公住院期间,虽然她自己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瘦了一圈,但把公公照顾得精神不错。仅一个月,老人便康复出院。

“这是我儿媳妇,对我好着呢!”面对同房病友夸赞“老人有个好闺女”,公公连连“纠正”,逢人就夸“自家‘赚’了个好儿媳”。老人的病友们更是被董海秀的孝心所感动,纷纷为她点赞。

弟媳离世,她对侄子侄女视如己出

十多年前,董海秀的弟媳因乳腺癌离世,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子女,最小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只有几个月大。为了帮弟弟和婆婆减轻负担,她主动提出把襁褓中的小侄子带回自家抚养。平时除了正常上班,还要照顾丈夫和孩子的她已经精力不足,但在照顾小侄子时,董海秀却没有一丝马虎,她总说“要对得起弟媳的托付”。

换季时,她早早地给侄子准备好衣物;自己舍不得吃的,都留给侄子;侄子上学后,她每晚都陪着写作业、交流学习……村民们都说,董海秀对待弟弟家的三个孩子,比对她自己的孩子都认真。“虽然他们是我的侄子、侄女,但我希望通过努力,让他们享受到跟同龄人一样的爱,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董海秀朴实的话语,是对“至爱亲情”最好的诠释。

“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句话,董海秀常用来给自己打气,也鼓励着一家人努力往前奔。多年来,她精心服侍公婆,细心照顾丈夫,贴心抚养儿子、侄子,让一家人感受到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真情。

没有激动人心的语言,却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着责任和信念,用行动传递着人间温暖。如今,董海秀的儿子已成家立业,双胞胎侄子也上了高中。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孩子们都特别懂事孝顺,回家也一块帮着照顾老人。董海秀说:“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只有坦然面对,尝尽百般滋味,才能懂得幸福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将自己最坚强、最乐观、最积极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们,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崇德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