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侯镇葡萄种植户何涛:葡萄农场话研学 田间地头讲振兴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郑小菲)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侯镇碱疃村的葡状元农场,一串串碧绿如翡翠的葡萄悬挂于枝蔓间,散发着芬芳的香甜,让人垂涎。“我们农场占地120亩,种着阳光玫瑰、蓝宝石、冰美人等品种的葡萄。现在阳光玫瑰已经上市,估计能一直摘到春节前后。”葡状元农场负责人何涛介绍,他们以葡萄产业为依托,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通过采摘、研学、新型农民培训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农耕教育、国学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致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生态休闲农场,助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阳光玫瑰”上市

照亮乡村致富路

记者走进农场时,只见主通道两侧的廊架上硕果累累,伸手即可摘得清香甘甜的葡萄。基地规划了不同类型的种植区,有拱棚种植区、大棚种植区和露天栽培区。葡萄架间,数只大白鹅徜徉其中,它们负责“清理”葡萄园内的杂草和害虫。除了葡萄棚外,农场内还建有地域特色的草编、鸟笼展示区,既能让游客体验到采摘葡萄的乐趣,又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乡土气息。

“很香、很甜、很爽口。”“这个葡萄品种很特别,口感也不错,比夏天上市的许多品种都要好。”……采摘游客品尝了葡萄后,个个赞不绝口。何涛介绍,这就是阳光玫瑰葡萄,它的果实含糖量较高,果肉鲜脆多汁,鲜食品质极优,有玫瑰香味,故名“阳光玫瑰”。

“阳光玫瑰糖分高、生长期长,每年的9月份上市,属于葡萄晚熟品种,深受市民喜欢。”何涛今年45岁,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极晚熟葡萄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品牌营销,使该种植模式更为简化,且易于推广、复制。

“采摘+研学”

开启多元化发展模式

据介绍,葡状元农场遵循生态种植规律,采取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科学化管理模式,通过种养结合,最终达到控产提质,实现从农户分散种植向基地规模化种植的转变。“农场里种植了多个品种的葡萄,种植模式分为露天种植、拱棚种植和大棚种植等。其中,主推极晚熟葡萄品种的种植和推广。”何涛说,结合不同品种特性,农场已实现了葡萄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大棚的早春葡萄,避雨和廊架模式的夏、秋葡萄,还有拱棚内极晚熟葡萄,农场基本实现了周年持续采收。”

近年来,葡状元农场融入时代发展,贴近群众生活,结合实际推行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及“农业+采摘+文化+研学+娱乐+培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农场,体验田园生活、亲近农场研学、采摘葡萄、学习种植经验……

“葡状元”品牌响了,甜蜜的苦恼也随之而来,葡萄供不应求的情况一直存在。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在冬天吃到新鲜的优质葡萄,何涛提出了“冬葡合伙人”模式,即召集更多的冬葡种植户加入“冬季葡萄联盟”,带领种植户共同发展“冬葡”产业。据介绍,按照“六统一分”的原则,即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植保、统一培训、统一追溯、统一品牌以及合伙人分散经营,葡状元农场现已与辽宁、甘肃、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20多家农场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保障了冬季葡萄市场的供应。

何涛说,下步,农场将继续组织开展“采摘+研学”活动,深入推进农场主培训教育学习,分享先进种植经验,在践行新思想、传播文明风尚、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擦亮侯镇葡萄品牌,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