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讲模范故事 传道德力量|“寿光市道德模范”杨全花:当好“螺丝钉” 做好每件事

寿光融媒讯(记者 杨晓菡)“信仰不是外在的,而是通过年复一年的学习、理解后做出的自觉选择。”这是杨全花从事党校教育工作后的切身感悟。入职寿光市委党校以来,她就像一颗“螺丝钉”,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对党忠诚,对党负责,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奉献给党校教育事业。日常生活中的杨全花,热爱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勇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忠诚“布道者”,成为党员干部精神高地的“熔炉工”。

不断学习

打造“有温度”的课堂

一个普通的秋日午后,忙碌了整整一周的杨全花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休憩”时光。坐在办公桌前的她,翻开了随身携带的书本。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她总能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坚持提高自我。

“学习的时间总是有的,关键看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儿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她常把雷锋的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有了钉子般的劲头儿,在忙碌的办公之余她总能挤出学习时间。

“经住实践检验、坚持正确立场、对所有学员负责,是我们党校教师授课的三项核心要素。”在教学路上探索多年的杨全花认为,教学的广与深在于理论的厚重感和表达的准确度,而这一切源于知识的积累。

“工作之余,我全面系统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阅读了大量党史党建书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等,以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来加强我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我还会关注现实问题,挖掘学术深度,拓宽研究广度。”作为一名寿光市委党校的教师,工作中的杨全花严谨而专业。

“给人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池水。”工作中,杨全花始终朝着打造一流专题课的目标努力。“有些太专业的术语,大家听不懂,所以要求我们在讲课时,既要有学术语言、政治语言,也要有群众语言、通俗语言。”她说,想让基层干部听得懂,讲课时就得不断尝试新的语言、思路和表达方式。

为此,杨全花查阅论文资料,结合政策时事,不断完善授课方式,用多学科思维模式打造了“有温度”的理论课堂,让教师与学员“共情同心”。工作十几年来,她每一堂专题课的讲稿均在4万字以上。学员们说:“杨老师的教学,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理论‘活了起来’。”

积极探索

于钻研中丰富人生

从教学方式的探索,到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自我,多年来,杨全花对工作一直怀有敬畏之心,并以认真而严谨的态度对待。

除了教学,杨全花还承担着办公室的行政、党建、人事、文书立卷、志愿服务等事务性工作。“尽管工作内容繁杂,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但我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工作的要求。”一旦杨全花开启“忙碌”模式,从办公室到课堂的大小事务,她都事必躬亲、任劳任怨,而且乐在其中。

在杨全花的带动下,寿光市委党校办公室成为党校系统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在2022年全市办学质量评估中,她带领大家分工协作、加班加点,最终获得了优秀等次。“每天都是她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在工作中,她会认真总结大家提出的意见,让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所在的办公室在2021年被评为寿光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在2022年被评为寿光市巾帼文明岗。办公室人员一同创新总结的《突出“四个聚焦”建设“四讲党校”》项目,被评为寿光市优质服务项目。

“我认为只有深入一线走访调研,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影响的文章。”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杨全花多次深入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写出了一批有厚度、有影响、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和科研资政成果。同时,她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打造的《党员干部要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有所作为》《提高“政治三力”增强政治本领》等专题课,多次获得潍坊市党校系统精品课奖、潍坊市优秀教学奖、潍坊市理论宣讲三等奖等。早在2015年,杨全花就被聘为潍坊市宣讲专家库专家。截至目前,她对外宣讲100多场次,深受学员好评。

杨全花常说,有追求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在她看来,当好一颗“螺丝钉”,做好手头每件事,就是一名党员不能忘记的初心。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响当当的工作实绩发挥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她的工作因为她的努力而变得更有价值,她的人生也因为她的工作而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