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寿光好人”张佃辉:多种粮、种好粮 做新时代农业追梦人

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他热爱农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高效规模现代农业,建立现代化粮食高产生产基地,成为智慧农业带头人;他乐于助人,始终把社会责任担在肩上,连续多年义务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困难家庭等发放福利,赢得一致好评。他就是寿光淼汇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佃辉。

从“小白”到“大拿”

科学种田展作为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张佃辉是营里镇人,早些年,他在外地一家世界五百强外企工作,担任区域销售经理一职,是很多人羡慕的都市白领。2017年,在乡村振兴的大浪潮中,他将目光放在了寿光农业上。抓住当地土地流转的有利时机,这位“85后”小伙毅然放弃光鲜亮丽、收入可观的外企工作,回到营里与合伙人一起流转承包了5000余亩土地。

起初,张佃辉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我包地的时候,让专家测了土,结果是土壤碱性太高,不适合作物正常生长。”张佃辉说,良田沃土是丰收的根基,他当即决定先进行土壤改良,并邀请各地农业专家、技术顾问现场指导教学,最后根据土壤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适配盐碱土地的肥料。

张佃辉深知,想种好粮食,仅凭信心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农业种植技能才行。他从最基层的农活做起,踏踏实实地钻研农业技术。经过不断实践,多次外出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如今,他已经成长为扎根泥土、稳粮增收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仅土壤改良就花了三四百万元。从那以后,我们科学利用配比合理的肥料,种地成本越来越低。”张佃辉说,虽然前期投入较高,但后期的产出也随之翻番。这件事让他明白,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唯有科学种田才能大有作为。

良田改造成功后,他又深入挖掘良种、良法进行推广。现在,合作社不仅有先进的农机设备、肥料生产和调配车间,还能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张佃辉也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种粮,成为颇有名气的种粮大户。

成立合作社

用科技谱写“田园曲”

多年来,如何让农业像工业一样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是张佃辉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7年至2021年,张佃辉带领职工连续四年对大田作物种植专业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推广面积6万余亩,增产粮食600万公斤。期间,他多次外出学习培训,连续多年参加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种博会推广活动,全面考察了解最前沿的种子、农药、肥料、机械等。

作为一名“新农人”,张佃辉对农业创新孜孜不倦,积极应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先进的种植设备,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种植。他不断发掘、筛选、总结适宜品种的种植经验,并与省农科院、中化集团、先正达集团中国、中国供销集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淼汇农业农民合作社成立以来,张佃辉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粮仓、肥料仓3000平方米,晾晒场7000平方米,购置喷灌26台、无人打药机2台、拖拉机10台、玉米收割机8台、播种机6台,走上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潍坊市示范绿色家庭农场”“营里镇十佳新农人产业示范基地”等。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已经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下属的四个家庭农场还延伸到羊口、上口、滨海等地,其中,三号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下一步,我要多种田、种好田,提高粮食的产量、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农业追梦人。”张佃辉说,将继续定期邀请省里的农技专家现场为老百姓义务传授种植技术,用“科学种田”理念带动更多乡亲多种粮、种好粮,用智慧与科技谱写新农人的“田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