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细化标准 寿光创新打造城市管理精管善治新路径

细化标准

寿光创新打造城市管理精管善治新路径

寿光融媒讯 为进一步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完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寿光市综合执法局细化出台“十要”管理标准,让城市精细化管理更有据可循。

一、细化“十要”管理标准。“十要”管理标准,即广告设置要审批、商业活动要审批、道路挖掘要审批、商业经营要入室、经营场所要固定、餐饮油烟要整治、工地施工要守时、施工现场要防护、渣土运输要密闭、十乱现象要禁止。

二、多措并举,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一是压实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强化“服务外包人员巡查发现、社会监督员教育规范、执法人员查处办案”的融合管理。围绕“十要”管理标准,做到逐条道路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逐一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工作要求;做到逐项问题整改,进行项目式推进、销号式管理,做到整治一处、达标一处,管理一条,提升一条。二是强化常态长效执法。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执法无空隙。通过柔性执法、文明执法,重点对辖区内沿街门店店外经营、乱摆乱放、乱贴小广告、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定期检查辖区餐饮经营业户油烟净化设备安装使用情况,持续规范渣土运输行业运营,严厉打击带泥上路、抛洒滴漏、偷倒乱倒等突出问题和行业乱象。同时督促经营户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自觉维护干净整洁的市容秩序。三是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推广智能应用,以手机APP、视频监控设备、信息管理平台等为载体,通过视频系统全面覆盖、移动设备补充盲点、单兵装置全程记录、系统平台全域指挥相结合,提升路面智能化管控水平,切实提高研判能力和处置效能。推广运用手机扫码支付缴纳罚款功能,解决现场收缴难问题,提升执法办案效率。积极运用非接触式执法、非诉案件办理等手段,对容易反复回潮的乱象问题进行治理。四是推动多元共治落实。通过定期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选聘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开展党员志愿活动等形式,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以高质量落实市容市貌管理工作为突破口,加强与沿街单位、商家店铺等双向互动,将“精准对标”转变为“全面提标”,“行政他律”转变为“商户自律”,“严管重罚”转变为“精管善治”。推广城警联动模式,健全指挥调度、线索移交、联动治理的高效衔接工作机制,打造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双赢”局面。

三、建章立制,保障城市管理稳推进。一是建立分工负责制度。明确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职责,建立领导干部靠上抓、中层干部具体抓措施,要求各级干部每周安排一天时间进行扫街行动、马路办公,即每周三晚上进行集中夜查活动,每周二、四各抽半天组织徒步巡城活动,形成从上至下、齐抓共管格局。二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督查室每天对各网格存在的市容市貌问题及夜查巡城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出的问题及时通报到相关单位,每周五前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三是建立观摩点评制度。每半月组织一次由分管领导和中队长参加的现场观摩会,每个中队随机抽取一条街,由中队长负责讲解介绍管理经验,并进行现场打分排名,相关成绩列入“三看三比”作风竞赛考核。四是建立执法保障制度。在坚持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基础上,对于屡教不改的业户商户,相关执法中队依法取证进行处罚,抓出反面典型,搞好警示教育,守牢安全底线。五是建立媒体宣传制度。在官方报纸、公众号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向广大市民和经营业户传递整治提升市容环境积极信号,确保各项工作真干不争论、快干不空论、实干不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