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王秀慧)站在高大的羊口大桥上,小清河复航工程施工四标项目部经理魏贤华向记者介绍着寿光段工程的施工情况。“我们率先完成征地,率先开始管线迁改,率先拆除旧桥,完成全线第一榀预制箱梁浇筑、第一榀箱梁架设,桥梁第一个全幅通车……”言语间,魏贤华有些骄傲,因为这些成绩不仅是他和施工人员取得的,更是寿光对于小清河复航的全力支持和无比期待。
新建两座大桥
助力立体化交通新格局
驻足在小清河河畔,魏贤华习惯性地扫视一圈。几年来,他和施工人员奋斗在这里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2020年1月,小清河复航工程寿光段正式施工。寿光段浚深航道全长18.16公里,主要施工内容为航道疏浚、拆除并重建侯辛桥及羊口桥两座桥,桥梁防撞设施、渔港桥上游航道护岸工程(切滩)以及管线改迁等工程。寿光处在小清河最下游,是发展海河联运的“桥头堡”,工程进展至关重要。
寿光将小清河复航工程寿光段作为重点项目来抓,成立了指挥部,完成了征地改迁、侯辛桥旧桥拆除等工作,全力做好复航工程的后勤保障。
“为了实现小清河全线正式通航的目标,我们克服了施工技术难度大、任务重、工期紧等困难,严格把控安全、质量、进度和物资供应等关口,提前半年实现了博兴港以下60公里试通航的目标。”魏贤华说。
“侯辛桥和羊口桥的建设,是小清河复航工程寿光段的重要工程,已经于去年建成通车。”寿光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和航运服务中心主任张兴德介绍,两座大桥在原桥的位置进行了拆除重建,新桥更宽更高。羊口桥净空高,即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为11米。侯辛桥净空高度为10米,小清河最高水位时,也能确保航行船只顺利通行。
侯辛桥全长1637米,宽25米,为小清河复航工程桥梁之最。“该桥是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线路最长、跨度最大的桥梁,也是第一座正式全幅通车的桥梁。”魏贤华告诉记者。
“侯辛桥是潍坊到东营最便利的交通运输线路,绕其他道路至少多走50公里,多花1个小时。”经常在潍坊、东营往返的司机周维春说。侯辛桥的顺利通车,有效缓解了潍坊、东营两地市间的交通拥堵,大幅提升了两地的经贸物流往来,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不仅如此,我们还完成了18条过河管线的迁改。羊口渔港大桥上游段护岸工程和沿线5座桥梁的桥墩防护也都完成了。”张兴德用手指向河水中新安装的浮标,一共有17个,还有岸标18个。
自西边支流老塌河一路顺延至羊口港,这条伴随着几代羊口人成长与生活的“母亲河”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海鲜美味将能与更多人分享
羊口渔港,是很多寿光人舌尖上美味的来源。从这里往东不远就是大海,空气中有一股咸湿的大海味道。
为了方便渔船通过,小清河渔港大桥特意被修建得高高拱起。大桥西侧的一段河道本是弯曲的,借着复航工程,将弯道削去,如今河道正对着大桥,渔船行至此处可直行而过。河道直了也宽了,疏通淤泥后水也深了。小清河没有复航前,与上游的陆续断流不同,由于海水倒灌补充的缘故,小清河寿光段一直是有水的,只不过淡水变成了海水,每年羊口的渔民就是通过小清河出海,回来后就停靠在羊口渔港小清河两岸。羊口渔港码头也因此成了小清河全线唯一一个保留并运行的码头。
“羊口三件宝,臭鱼、烂虾、螃蟹爪。”这句顺口溜在羊口沿小清河而上,从淄博到济南都颇为流传。
据羊口镇近海渔民协会会长王光荣介绍,臭鱼,羊口当地人称为“快鱼”,霉变后经过蒸、煎口味极佳;烂虾,指的是虾酱,用特制木槌将毛虾捣烂发酵,香味独特,可称一绝;螃蟹爪,将梭子蟹螯蒸、煮后晾干,做酒肴、零吃食用,味美至极。
羊口水域面积广阔,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类、贝类、虾类等具有捕捞价值的水产百余种。“多条河流交汇后的小清河入海口,因独特的气候与水质条件,繁衍了大量适合生长的海洋特产。正是因为海水和淡水混合的缘故,这里的梭子蟹、大虾口感美味独特。”王光荣表示,小清河复航后,人们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来羊口旅游吃海鲜了。
两港全面升级
河海联运优势凸显
羊口,独占小清河复航入海口的天然优势,因港而兴。在这里,就拥有寿光港、羊口港两个货运港口。
羊口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4年,为开辟海河联运,羊口港在旧港以东2公里处另建新港。那些年,羊口港发展日益迅速,货轮远可直通国外,近则直达天津、大连、青岛等港;内河运输,溯可沿小清河而上直抵济南。
“羊口港最初是为了满足小清河的内河航运而建设,小清河断流后,港口失去了内河航运的功能,没有了以往的辉煌。小清河的复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羊口港总经理牛林告诉记者,复航后,羊口港将会承担货物装卸、中转,为内河运输提供基础性的服务等功能,同时还可以进行船舶维修,为航船提供加水、供电等给养,相信港口很快就会热闹起来。
站在小清河入海的最后一个港口——寿光港,只见河面宽广、风景壮阔美丽。橘色的龙门吊高大雄伟,远处堆放着小山似的红褐色铝矾土,这是从澳大利亚等地进口而来,将从这里通过陆路网运到各地去。
作为小清河在内陆的最后一站,寿光港还发挥着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是河海联运的前哨站和中转枢纽。“目前,寿光港拥有13个泊位,岸线2200米长,具备散杂货、液化品、集装箱等运输功能,硬件设施完全符合小清河复航的要求。同时,小清河南岸现有多家修造船企业,具有完善的船舶维修补给能力。”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寿光港副总经理王斌告诉记者。
智能化,为小清河的发展腾飞插上了双翼。这次小清河复航工程中实施了智慧航道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羊口港、寿光港也借此得到了全面升级。“看,这是智慧航标,虽然看着小,但是实际上却大有来头。”魏贤华指着水中的一处红色锥状物告诉记者,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船闸、航道、船舶等要素的数字化采集、智能化管理,打造集航道、船闸、港口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智慧航道系统,这也使小清河成为全国首条与工程同步、一次性建成的数字化内河航道。港口、船闸、船舶、货物也将通过数字化采集,实现智能化管理。
羊口区位优越,港口可直航国内东部沿海和欧美、东亚及东南亚等地区,德大、黄大、羊益铁路直达辖区内港口和园区,距离新规划的京沪高铁二线寿光站仅20分钟车程。小清河复航后,羊口将形成一河连五城的航运格局,串联起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等省内城市,成为全省海河联运枢纽节点,发展文旅也更有广阔空间。“河海联运将有效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形成航运带动物流、物流拉动产业、产业推动合作的经济发展循环链,成为有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张兴德说。
如今,小清河再次扬帆起航,一幅壮阔的运河入海图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这次采访,我们走访了小清河沿岸的八面河村、曹辛庄村等村,听村里的老人们聊了关于小清河的记忆;在档案馆,在一摞摞关于小清河的书籍和资料中,聆听专家讲述它的前世今生;在寿光市交通局、羊口镇党委政府、渔政渔港站、项目施工方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羊口港、寿光港、羊口桥、侯辛桥、羊口渔港、航道护岸工程、在建中的羊口展览馆等地探访,感受着小清河建设的成果……每一位受访者都对小清河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未来,这里将是一条满载着故事的“逐梦河”,一条奔腾不息的“奋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