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文化惠民暖人心 百姓生活更精彩

寿光融媒讯(记者 侯增梅 通讯员 袁金辉)临泽三村位于古城街道东北部,406户,1261位居民,以蔬菜种植为主。该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建立了“孔子学堂”,以文化的力量助推村集体发展,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聚焦民生实事、树立文明新风”的乡村振兴路。

“孔子学堂”欢乐多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近日,在临泽三村的“孔子学堂”里,该村与佳艺包装共同举办的联欢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现场,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齐唱国歌、表演手势舞、参与围棋比赛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孔子学堂”配有课桌、讲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可以容纳50多名孩子。“这里过去是一块闲置地,现在既是‘孔子学堂’,也是儿童乐园。”该村党支部书记燕英华表示,建立“孔子学堂”,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村民照顾孩子,另一面是为了让孩子们多学特长,快乐成长。

在上级部门的多方协调下,经过中国孔子基金会批复,今年7月份,临泽三村的“孔子学堂”正式成立。每到假期,孩子们就会到“孔子学堂”里学习,家长们可以安心工作,大家对学堂的开办赞不绝口。“放假的时候,我会把孙子孙女送来,他们不仅学到了特长,也增长了见识,学堂办得很成功。”村民燕光孝表示。

小乡村有大文化

临泽三村是一个西红柿种植村。近年来,该村为了将村民拧成“一股绳”振兴乡村,村“两委”把文化建设作为突破口,每年组织几十场文化活动,让该村的文化底蕴日渐丰厚,人心慢慢向村集体靠拢。

在“孔子学堂”里,为孩子们免费授课的除了传统文化志愿者和音乐家协会志愿者外,还有一部分是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我们村里有30多名大学生,为了激励他们相互比、相互看、相互学,村里设立了‘大学生人才资助计划’,激励大学生反哺家乡。”燕英华表示,该村每年评选“十大杰出人物”,组建公益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理发、查体、送生日蛋糕、举办饺子宴等活动。

“原先农闲时间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现在村里有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大家都喜欢聚在一起,人心越来越齐,凝聚力也越来越强。”该村妇女主任徐松香说。

如今,“孔子学堂”已经成为该村开展各种活动的大本营。农闲时间,这里会举办大棚知识讲座和各类党群活动;村企联建,开展文化发展交流、党员教育、运动会、联谊会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村企之间共赢发展……文化春风不仅滋润着临泽三村的每一位村民,也照亮着乡村振兴的前进之路。“我们村‘两委’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小,照顾好老,发展好中青年,培养更多的人才从我们村走出去,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燕英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