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侯增梅)挺拔的身躯、急促的步伐、坚毅的眼神……在联盟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厂维保车间,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身影。他风风火火穿梭在各个生产线,现场抽巡检、设备检维修、组织员工培训等,一刻不得闲。他就是车间副主任王琮。多年的军旅生活,练就了他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工作作风。进入联盟化工集团的近20年时间,他始终坚持退役不褪色的军人作风,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
化解危急事故赢信任,门外汉成长为维修骨干
2004年,王琮转业进入联盟化工,成为一名维修工人。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他一切从零开始,努力学习维修技术,钻研设备调试程序。“那时候,公司设备还没进行更新,老旧设备出现异常、异响是家常便饭。”为了尽快弄懂故障原因,他跟着老师傅从头开始学习。每次遇到设备故障,他都会详细记录,认真查看、仔细观摩。有时白天忙工作,他就晚上查阅资料,第二天再摸索着维修。
不到半年时间,他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内行人,不仅摸透了车间设备的“脾气”,很多别人眼里的“不治之症”,他也能“手到病除”。“王琮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也没专门学过维修,但他胆大心细,身上总有一股钻劲儿和拼劲儿,所以不仅上手特别快,应急处理能力也很强。”采访中,设备科副科长葛鹏感慨地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04年下半年的一天,配电室设备突然出现严重故障,警报拉响后,危险步步逼近,工人们面面相觑、不敢上前。关键时刻,刚入职没几个月的王琮迅速疏散人群,第一时间冲进配电室,找到问题原因并迅速解决,成功化解了一次危急事故。
“作为生产一线的维修人员,必须要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勇气。我也相信,在任何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王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脏活累活重活,他总是抢着干;生产上出现问题,他积极参与攻关;别人下班后回家休息,他依然坚守岗位,挨个检查各岗位仪器设备……正是拥有这种敢啃硬骨头的拼搏精神,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很快,王琮从一线普通职工成长为公司维修业务骨干。
排除生产“卡脖子”难题,时刻绷紧安全弦
早晨7点不到,王琮早早到岗,巡视车间后又耐心翻看起前一天的工作计划表。勾勾画画后,他在当日计划表上进行了简单调整。“马上迎来持续一周的大检修,这是为接下来的安全生产打基础,任何一个中间环节都不能马虎。”检查中,王琮边巡检边嘱咐身边的生产人员。
在公司,王琮不仅负责设备的检维修,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也是集团领导最重视的事项之一。”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王琮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他把部队的军事化管理应用到班组安全管理中,狠抓班会质量,让班组员工一上班就绷紧安全生产弦,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与此同时,他还对生产中的环节严格把控,用军队钢铁般的条规和纪律,培养一线员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进入联盟化工集团近20年,王琮的职务不断晋升,但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从未递减。尤其在技术改造上,只要发现影响安全生产运行的卡脖子环节,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原来公司的安全生产都是靠人工去排查处理,既不能做到彻底,也不能百分百保障人员安全。”为此,他和班组成员积极谏言,报请公司先后引进多款智能设备,不仅有效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避免了人机过多的近距离接触,为员工个人安全和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脱下军装还是兵,要干就干出个样儿来!”正如王琮所说,踏入联盟近20年,他能吃苦、肯钻研、负责任,把军人特有的甘于奉献、勇于吃苦的优良作风带到工作中,用青春汗水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